“消费扶贫”打开贫困村农产品销售新途径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近日,涡阳县西阳镇王桥村的万斤“扶贫桃”,如约送达位于滁州市凤阳县的安徽科技学院的教职工手中。这是我市探索实施“消费扶贫”模式的一个缩影,打开了贫困村农产品销售新途径。

王桥村是西阳镇两个贫困村之一,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126户451人,果蔬种植是该村的特色产业。该村伟侠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桃子今年迎来大丰收。正在包装“扶贫桃”的贫困户王振侠熟练地将大小匀称色泽鲜艳的桃子挑选出来,轻轻地放进包装盒。王振侠对这份工作很满意,不仅因此脱了贫,还能照顾因病生活不能自理的爱人。桃子丰收了,是好事,合作社负责人李晓侠却因要在短时间内将集中上市的桃子顺利卖出而发愁。作为安徽科技学院的科技扶贫示范基地,该院驻村工作队干部了解到她的烦恼,迅速与学院取得联系,按照每公斤10元的价格,最终完成了5350公斤桃子的采购,帮她打开了销路。

2014年以来,安徽科技学院派驻工作队定点帮扶王桥村。在随后的五年里,该校摸清村子“穷根”,充分发挥科技优势,紧紧扭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因村施策,开出了“科技扶贫”良方。今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相继发布文件,要求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市扶贫开发部门的指导下,该学院驻村工作队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实施“王桥农产品进高校”等举措,以消费带效益,探索“消费扶贫”长效机制。

事实上,安徽科技学院作为最早一批响应省委、省政府在贫困县进行农产品面向采购的高校之一,早在2017年9月,在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下,就以伟侠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实施主体,将贫困户的蔬菜等农产品组织起来,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学院食堂,有效解决了该村农产品销路问题。今年以来,根据新的蔬菜供需合同,每月3次,约15吨蔬菜按时送入该学院食堂,截至6月底,该学院2019年在涡阳采购额达到40万元。此外,为解决王桥村养鸡户鸡蛋销售问题,驻村工作队还做起了“小鸡蛋的大文章”,搭建起农户和学院教师之间的沟通平台,目前已为养鸡户代销超过1万元的鸡蛋。

“脱贫攻坚人人有责。在学院党委支持下,学院多次大批量购买来自定点扶贫村的农产品,既是响应省委、省政府有关消费扶贫的决策部署,又是积极引导地方发展产业,以实际行动支持定点帮扶的有效举措。”安徽科技学院工会主席李永生说,今后学院将进一步发挥工作队的作用,积极作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推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