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梦想而奋斗 书写幸福人生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在国家发展的趋势下,作为80后一代的年轻人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努力终有回报,只要一心一意去干,总能干出成绩,机会总会垂青他们。多样化的经历磨练了人,让人变得成熟,视野变得开阔,而能吃苦使得他们能够将事业坚持下去,把理想看得更重要,才不会在奋斗中迷失方向。

杨紫怡 用青春扮靓新农村

工作中的杨紫怡

自2008年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踏上新农村建设的道路,走进基层,见证农村的发展。而如今的谯城区十八里镇党委副书记杨紫怡,就是曾经大学生村官队伍中的一员,见证参与了农村与祖国的共成长。

“我在大学毕业后,2011年8月成为安徽省第四批大学生村官,任职古井镇减店村村主任助理。”杨紫怡说,刚工作时因年龄小、阅历浅时常觉得束手无策。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凭借着不服输的韧劲儿,她每天都会走到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拉家常、聊心事。逐渐地,村民们意识到大学生村官不是“摆设”,不是“走形式”。杨紫怡也慢慢融进了这个民风淳朴的村。

杨紫怡任职的减店村相对发展较好,有自己的产业和经济支柱。但因当时还没有进行美丽乡村统一规划,村民们还处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四处是垃圾的状态,村民们的精神生活也相对缺乏。

随着美好乡村工作的推广,减店村和我市大部分乡镇先后进行了包含农村垃圾、污水、厕所的农村环境三大革命,还开展了乡村振兴、精准扶持等工作,每一项政策的实施都对农民生活的改善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虽然我在2016年结束了大学生村官的任职,到十八里镇工作,但从2011年到现在,8年时间里我一直工作生活在农村,算是亲眼见证并参与了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杨紫怡说,如今,几乎每个乡镇都因地制宜地建设了美丽乡村或者是进行了旧村改造,群众生活现在是楼上楼下、路灯电话,便利的交通,处处是完善的娱乐设施。

尤其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让困难群众有所依有所养,看得起病,上得起学,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提升。

“现在很多村民都在感慨农村生活比城市还舒服,不仅环境好,各种文艺演出、广场舞比赛、村部开展的文娱学习,让大家在共同致富的同时也提高着精神生活。”杨紫怡说,国家推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等工作开展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一些项目的建设在带动当地经济的同时,也带动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致富,农村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华一 带着传统文化走上世界舞台

华一将五禽戏和瑜伽相结合进行创新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也是通行世界的名片,更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作为亳州文化旅游大使、国家级非遗华佗五禽戏第59代传承人华一的中国梦,就是做一个文武兼备的非遗传承人,践行使命,带着中国传统非遗文化走上世界舞台。

一直有着英雄梦的华一自小习武,为了能体会中国武术的精髓,当别的同学还在呼呼大睡的时候,她已经早起床练功了,晚上别人都在宿舍里谈笑风生,她却跑到沙坑里练习了,前空翻、后空翻……一遍一遍的练习最终让华一成了武校里最优秀的学生。

从武校毕业后,一直继续着自己女英雄的梦想。18岁那年,机缘巧合,华一有幸拜入华佗五禽戏第58代掌门周金钟的门下。因为她曾有过十几年的习武经历,能吃苦,韧劲儿大,掌门周金钟觉得她是个可塑之才,便收下了这个女徒弟,成了华佗五禽戏的本门大师姐。

“五禽戏不仅是功夫,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我们值得传播的骄傲。”华一说,华佗五禽戏至今传承已经有2000多年了,2011年还被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如今不仅在中国人人熟知,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渊源深厚的历史文化,让她无论走到世界哪个角落,都充满着文化自信。

2017年12月,华一亮相“世界第一屏”——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据悉,这是中国唯一登上“世界第一屏”的女性非遗传承人。而那次亮相,也让华一向全世界观众展示了华佗五禽戏的魅力和风采,宣传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对五禽戏的研究不断加深,华一还对传统的五禽戏加以创新,在北京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功夫空间,并将传统五禽戏和瑜伽相结合,做了一套功夫瑜伽课程体系。这种时尚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人爱上了五禽戏。

“让我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欢迎,我们祖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华一说,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五禽戏的发展,带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走上世界舞台。

方晓虎 从军营到警营的不变情怀

在特警支队继续梦想的方晓虎

为了梦想,19岁时方晓虎穿上军装,走进军营,开始保家卫国的使命。24岁,退伍后的他,带着“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信心,又毅然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对于亳州市特警支队民警方晓虎来说,从军营到警营,变动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忠诚。

“从小就喜欢看电影里空战卫国的画面,高中毕业后,知道有参军入伍的机会,我就立刻报名参加了,幸运的是顺利成为一名空军。”方晓虎说,在部队里除了学习军事技能,还要进行思想政治学习,随着各项学习的加深,大家的军人情结和对祖国的感情也越来越深。“那时大家都想着,只要祖国哪里有需要,一定会义不容辞地第一时间赶到,不退缩,不迟疑。”

2010年退伍后,仍心怀军旅梦的方晓虎,通过考试进入亳州市公安局,成为一名人民警察。从军营走进警营,环境变了,年龄长了,但军人的气质不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

通过考核,方晓虎被分配到特警支队。“既然当特警,就要当尖兵”。他深知公安特警工作性质特殊,危险性大,对单警素质要求非常高。所以,在日常训练中,方晓虎依托部队训练经验,结合特警工作实际,将所学本领融会贯通,力争将自身本领发挥最大化,确保遇到突发事件时,能最快时间规范处置。

“从参军到入警,十多年的时间里,我看到我们的作战设备不断地改进,作战力量也愈加强大。这些改变不仅为我们提供技术保障,更对坏人起到了威慑作用。”方晓虎说,军人与警察,血脉相连,都是守护人民的平安卫士,只要有需要,他一定会拼尽全力去守护。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