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大事记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题:亳州大事记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18.全省第一条人工大河—茨淮新河开挖。

茨淮新河经阜阳、利辛、蒙城、凤台、淮南、怀远四县二市,全长134.2公里,是全省第一条人工大河。1971年9月成立各县茨淮新河指挥部,于当年冬季开始组织民工40万人开挖,1985年完成全河通航,总投资为4.91亿元,完成土方2.49亿立方米。

19.商阜铁路开工建设。

商阜铁路亳州段北起谯城区芦庙镇,南至古城镇。1987年7月4日,国家计委批准商阜铁路开工建设;10月1日,商阜铁路全段正式开工。1989年3月,商阜铁路完成线下工程,全段铺轨贯通;10月1日通车。1992年7月22日,铁道部复函批准安徽商阜铁路正式运营;10月1日,商阜铁路正式临管运营。2008年8月,改铁路亳州段实施电气化改造,2009年11月完成。

20.合肥工业大学亳州大专班开学。

1987年,亳州市人民政府与合肥工业大学协议,经安徽省教委批准,在亳州市开办合肥工业大学亳州大专班开学,10月13日举行开学典礼;1988年招收发配电专业学生41人;1993年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亳州教学点,2003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目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占地面积560亩,总建筑面积23.2万平方米,开设中药学、药学等42个专业,学校在校生7500人。

21.花戏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戏楼名列其中,为我市第一个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原则为:价值优先,突出强调文物在中华文明中的标志性地位和全国性意义;突出重点,以完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体系结构、填补空白为主;确保质量,坚持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

22.亳州被命名全国武术之乡。

亳州市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武术的发源地之一,“五禽戏”“晰扬掌”“形意拳”“直攻拳”“姜家枪”“六合八法掌”等传统拳种和稀有拳种被编进《安徽省武术拳械录》,民进习武之风甚浓,1992年12月,亳州市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待续)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