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四举措筑牢社会救助体系最后一道防线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临时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托底性制度安排。今年以来,蒙城县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持续加强临时救助工作,有效解决了城乡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

一是严格执行上级文件,及时贯彻落实。该县严格执行亳州市民政局《关于调整2019年度临时救助标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通知》文件,联合财政局出台了《蒙城县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实施细则(暂行)》(民社救字【2019】112号)。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政策,明确救助类别,提高救助标准。对因疾病导致生活困难的救助标准提高至低保月保障标准的10倍。2019年以来已完成救助1393人次,支出救助资金484.11万元。

二是加强基层调研,及时下放审批权限。民政局联合财政局通过调研,在全市率先推行对于情况紧急、需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实行“先行救助、后补手续”的做法,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直接审批、财政所打卡发放予以救助,5个工作日办结。后续补齐审核审批材料,通过亳州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部门上传,此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三是召开专题培训,加强规范管理。针对救助政策及审核审批方式的变化,8月12日,县民政局召开全县社会救助业务培训班,提升基层民政干部业务水平和为民服务能力。

四是严明纪律明确责任。出台《蒙城县民政局网上办事考核办法》,对于网上超时办理的业务,具办人扣发一个月工资,并在全县民政系统通报批评。(吴胜)

(责任编辑:马明亚)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