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东汉末到曹魏年间的这段时间,曹氏一门人才辈出,灿若星汉,而其中最杰出的女性当属曹节。其人格之磊落,身世之离奇,性情之刚烈, 如同凤舞九天,惊鸿一瞥,天地低回。
末代皇后理残妆
曹节(195年——260年),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曹操次女,汉献帝刘协第二任皇后,母不详(一说其为武宣卞皇后所生)。
亳地传说曹节为卞后所生,因其两只眼睛下面都长有一颗小小的滴泪痣,丁夫人不喜,令人弃于荒野。有万鸦聚其上,以翼覆之。有司以“神异”上报曹操,曹操大喜,命诸夫人养之。卞后认出孩子,曹氏一门遂得团圆。
事虽荒诞,却可因此看出曹节生而不凡,而她的一生,也如同她的出世一样惊心动魄。
董卓被诛杀后,献帝被曹操控制。献帝的董贵人大胆建议献帝除掉曹操。献帝咬破手指,以血代墨,写下衣带诏,设法托人捎带出宫,让董贵人的父亲董承刺杀曹操。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此事败露,董承、王服等主谋被杀,夷灭三族,连当时身怀六甲的董贵人都未能幸免。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将自己的三个亲生女儿曹宪、曹节和曹华一同嫁给汉献帝刘协为夫人。建安十九年(214年),曹节姐妹三人都被封为贵人。
曹操只知自己的刀快,殊不知献帝的爱人个个都是硬骨头。汉献帝皇后伏寿掩埋了董贵人的尸体之后,擦干眼泪,也给自己的父亲写了一封信。她派宦官穆顺出宫送信。她的父亲看完信,马上写了一封回信,让穆顺藏在发髻里带给伏寿,穆顺回宫时路遇曹操,行礼时天降神风,恰好吹散他的发髻,密信掉到地上。曹操一看大怒,立时捕杀伏寿。将其幽闭至死,所生的两个皇子都被毒杀,娘家百余口人屠戮殆尽。
建安二十年,在曹操授意下,献帝立曹节为皇后。
世人一提起汉献帝,总以为懦弱无能,只会动辄“泪如雨下”,其实不然,献帝是敢想、敢干之人。他十几岁的时候改元建安,彰显了他驱除国贼、光复汉室的决心。他九岁称帝,屡被军阀挟持,一生颠沛流离,却始终不忘复兴汉室。正是他这种悲壮的抗争,使他的女人们也坚定地站在他的立场上,与乱世枭雄进行了殊死争斗。
在这样的情形下,曹节也逐渐背离了父亲曹操要她入宫的本意,渐渐地同情并最终爱上了自己的丈夫,坚定地和他站在了一起,并竭尽所能为其提供了最大的庇护。
后曹操病死,曹丕逼宫,向献帝夺权。夺权的方式分为两种,一是 “禅让“,效仿尧舜禅让之法,让政权平稳过渡;二是造成既成事实,直接派人到后宫索要玉玺。玉玺是汉室传国之宝,政权的象征,同时也是献帝和曹丕谈判的最后一个砝码,这时保管在皇后曹节处。
已经来了好几拨人催要玉玺,都被曹节骂了出去。曹丕惧怕曹节的刚烈,一时无可奈何,然“禅让“一事刻不容缓,宫内刀枪林立,使臣急于星火,昼夜逼迫曹皇后交出玉玺。曹节知道挨不过去,索性撒开手,理理头发,冷笑一声,说:好吧,我现在就把玉玺交给你们!你们可要看好了——她抬起头,凄然一笑,把玉玺高高举起,猛地掷于地上,痛哭道:“天不祚尔!天不祚尔!”
皇后一边痛哭,一边呼号不止,在场的将士呆立不动,都感其刚烈,不敢仰视。
末代皇帝和末代皇后的命运大抵是:皇帝收拾残局,交出玉玺或生命;皇后整理残妆,交出玉体或生命。
这一掷,国破玉碎,末代皇后,轰轰烈烈!
这一掷,天下易帜,东汉去也,凄凄惨惨!
龙凤医者父母心
曹丕称帝后,将刘协降为山阳公,但扣留已经嫁给刘协的曹节,曹节经多次拼死相争,才来到刘协身边,改称为山阳公夫人。 “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后汉书》),并言称“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三国志》)。
刘协做山阳公的事迹,正史不载,但修武一带却至今流传着他广施仁政、亲民爱民之事。刘协来到浊鹿后,看到民不聊生,便派人四处张贴榜文,宣布所有赋税一概减半,垦荒种植者免交三年赋税。
除了轻徭薄赋,刘协还利用自己的精湛医术救死扶伤。刘协曾拜华佗为师,向他学习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正骨等医术。曹节夫妇常到云台山一带采药,妙手仁心,治病活人,被百姓誉为“龙凤医家”。而今,在百家岩景区的石碑上,还雕刻有“汉献帝行医图”。遇有灾荒年景,曹节夫妇便下令减免赋税,还胼手胝足,和山阳百姓一起节衣缩食,共渡难关。几年时间,山阳百姓休养生息,重建家园,昔日的穷山恶水大为改观。
黄初五年(224年),曹节送孙子刘康(即后来的第二任山阳公)去山阳精舍(即山阳书院的前身)上学,看到校舍破烂不堪,便倾其所有,重建精舍。登门聘请名师任教,曹节还亲自担任学监。广收门徒,有教无类,四方皆受其惠。
曹魏青龙二年(234)三月,刘协病逝,享年五十四岁。魏明帝曹睿闻讯后,“素服发哀,遣使持节典护丧事……追谥山阳公曰孝献皇帝,册赠玺绂……车旗服章丧葬礼仪,一如汉氏故事”,紧接着又宣布大赦天下。八月,刘协被安葬于山阳国,陵曰禅陵,置园邑。
下葬之日,山阳百姓泪飞如雨,扶老携幼前往陵寝为刘协送葬。这是曹魏年间一幕动人的场景,百姓们用衣襟兜起一抔抔黄土,埋葬一个心系百姓的前朝君王。积土成山,成为见证刘协造福山阳的一座不朽的丰碑。百姓感念刘协功绩,自发为其守陵。四时八节,香火不绝。因百姓护陵有方,禅陵成为豫北地区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寝。
二十六年后的景元元年(260年)六月,曹节病逝,终年六十五岁,谥号献穆皇后,以大汉皇后礼下葬,和汉献帝合葬于禅陵。
此花只合在瑶台
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曹节没有选择明哲保身,而是接过伏皇后和董贵人的班,坚定地站到了曹魏的对立面,为了爱情和大义背叛父兄,使献帝最终得以保全,免受曹氏戕害。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历史上,亡国之君如李煜那般被虐杀的例子不胜枚举。而那些苟全性命的,结局也大多凄惨不堪。相比之下,献帝在曹节保护下不仅乐享天伦,寿终正寝,而且死后还能以天子礼下葬,并且在山阳推行仁政,悬壶济世,造福一方。至今陵寝安然无恙,得民世代拱卫供奉,堪为奇迹。
遥想魏武当年,何等气势!却不想短短数代,身死国灭。就连一代枭雄曹操本身,如今陵寝安在?王侯霸业安在?建安风流安在?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刘协的处境,便和后来的高贵乡公曹髦异曲同工。
曹髦识破司马氏狼子野心,喊出了那句著名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名言。刘协为了恢复汉室,采取一系列举措,虽天不遂人愿,却保全自己,平安富足,安度余生。而曹操为一代枭雄,然终其一生,也没有生出吞并东汉政权之心。反而四方征战,一统北方,使风雨飘摇之汉祚又延续了二十余年。这样算来,曹操曹节父女实有大功于东汉。而后世的曹髦为了挽救江河日下的曹魏政权,独斗司马昭,血溅当场。同是悲情帝王,其命运较之刘协,不可以道里计。
毛宗岗在点评《三国演义》时,说到曹节,也不禁感慨系之,写道“吕雉王产、禄,而刘几化吕;武曌宠三思,而周几代唐。若曹后者,诚过之矣。曹后之骂曹丕,比之王后之骂王莽,庶几相似乎?然以后之贵而贵其族者,王后也;以族之贵而贵为后者,曹后也。族以后之故而得贵,则后之斥之也易;后因族之故而得立,则后之不党其族也难。推曹后之心,使其身非曹操之所出,我知其必与父兄同谋讨贼,如伏后、董妃之事耳。伏完有女而曹操亦有女,董承有妹而曹丕亦有妹。曹后之贤,殆将与伏后、董妃并列为三云。“
刘协死后,其后人刘康、刘瑾、刘秋先后嗣袭山阳公,据日本史书《日本书记》、《古语拾遗》、《续日本记》记载,刘秋为山阳公时期,刘协的后人刘阿知率领族中两千余人移居日本,成为日本社会中地位超然的新贵族,并在日本繁衍生息至今。日本的坂上、大藏、原田三姓家族据说都源于修武,是刘协的后裔。近年来,不少坂上、大藏、原田三姓后人到中国祭祖,其中不少人专程到修武寻根祭祖,拜祭汉献帝刘协夫妇。
生前富贵尊荣,身后子孙绵延,曹节在天之灵,可以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