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事物,总想用拍照的方式留住。对可爱的家乡而言,也是如此。
近年来,家乡的发展日新月异。可以说,在奔赴全面小康的路上,每一段进程都有故事,每一处变化都是风景。在时代的景色面前,谁不想拿起相机,“咔嚓”一声将其拍下呢?
最想拍的照,是家乡的房。房屋是农村发展变化的显著标致。我们村是皖北地区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整个村庄分为村东、村西两个生产队,有四十来户人家。除村西头大队会计家的房屋有几层布满青苔的砖根基外,其他左邻右舍的住房几乎是清一色的土坯房。到了八九十年代,村里的房屋相继变成砖瓦房。进入新世纪,砖瓦房又陆续换成了混凝土结构的大平房。
近几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快速推进,一座座风格别具的小洋楼又拔地而起,房前屋后建有精巧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一个个错落有致。面对这春有红花点点、夏有绿叶茵茵、秋有硕果累累、冬有白雪皑皑的靓丽风景,定会举起相机,拍上几张照片、几段短视频,上传到微信朋友圈或抖音空间上,这也是对美的认可和分享。
其次,想拍的,是家乡的路。要想富,先修路。这一理念像指针一样引领着乡村的发展。作为我们村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村西头的南北路,一直见证着全村的变迁。我们村的位置较为偏僻,这条路是通往十来里外集镇的唯一一条路,土质的路面坎坷不平,“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腿灰”是常有的事,特别遇到连阴雨天气更是泥泞不堪,有时半个多月路面都出不来。因此,修建一条晴天能行雨天能走的路,一直是多年来压在乡亲们心底的渴望和向往。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公路“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村西头的南北路也由原先的土路先后变成砂礓路、柏油路和水泥路。今年春季,按照创建“四好农村路”要求,又改造提升,不仅加宽了路面,还配套了绿化、站牌和交通标识。听说,年底前还将通城乡公交车。
上周回乡下时,站在那条宽阔的马路上,看着两侧郁郁葱葱的香樟和争奇斗艳的紫薇,还有那一望无际的田野,心情无比奔放,欲仰天呐喊,又欲迎风狂跳。在两只脚腾空的那一刻,还被妻抓拍了一张。那跃跃欲飞的模样,被瞬间定格在美丽的乡道之上。
还想拍的,是村里创业致富的好儿郎。近年来,在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支持下,农村掀起了一波波创业热潮。村东头的阿成,高中刚毕业那阵子一直闲在家里。前年,在村支书的引导下,利用小额贷款种植50余亩草莓,效益非常可观,今年又组建了草莓种植合作社。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有八九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还有村西头的阿标,利用养殖技能兴办了一家养猪场,虽然规模不大,但年收益也在30万元以上。村口的齐叔也不甘示弱,联合全村的农机手、种植能手和经纪人,组建了“种、管、收、储、销”一条龙的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仅就业一项就带动农户30余人。我也想为他们照张相,将照片放大后,张贴在村口的显要位置,让其新时代创业精神的光芒在全村熠熠闪耀。
可爱的家乡,自有可爱之处。我还想通过照相的方式,照一照村前那面清澈的塘,照一照村后那群可爱的羊,照一照天空那轮明净的月亮,还有村西那一抹火红的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