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篱笆镇“四强化”工作法为蒙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为全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助力蒙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蒙城县篱笆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组织推动、氛围营造、环境整治、文明素质提升并举,秉承内外兼修抓好篱笆镇文明创建工作,实现“外在美”和“内在美”,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作为一把手工程,各村、镇直各单位也相应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围绕《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逐项落实。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打造镇政府区域内宣传示范点,制作了规范的文明创建标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文明礼仪等宣传版面,在主街道沿线、文化广场等多处进行了安装;另一方面,通过宣传栏、村村通广播、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固定标牌、倡议书以及道德讲堂、志愿者服务等,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高居民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

强化整治,美化环境。结合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清洁庭院”、“美丽庭院”创建为契机,对镇域范围内的沟渠、村庄、道路沿线环境进行全方位、大力度的综合整治,效果明显。全镇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实行“片区式网格化”管理模式,对各村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加强日常监管责任落实;村级公共路段、农田林网等区域及卫生死角由村干部包片负责,动员群众集中整治;对农户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道路周边环境卫生实行“三包”,设立“红黑榜”,实行周通报、月评比,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积极性。

强化教育,提升素质。在创建文明乡镇过程中,既重视环境的“外在美”,更重视素质提升的“内在美”,在做好创建工作的宣传发动、基础台账资料完善的同时,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创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发挥镇村为民服务大厅作用,为村民提供社保、农林、计生、养老等优质服务。在全镇开展道德讲堂、好人好事事迹宣讲,引导群众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特别是倡导移风易俗,改变不文明陋习,倡导村民走文明路、开文明车、说文明话;广泛开展 “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美丽庭院”、“好人好事”等评选活动,激发广大干群主动参与创建,使文明创建工作成为实事工程、民生工程。

截止目前,篱笆镇收集清理陆地、沟塘等生活垃圾560余吨;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480余吨;清理河面水草、垃圾约150余吨;清理乱搭乱建566户;整治畜禽养殖户16户;整治黑臭水体7条;清理沟塘渠246个;清理无功能建筑面积31520平方米;清理废旧广告牌505个;新增公益广告450多处;农村户改厕完成800户;扶贫公厕开工建设20个(其中竣工4个,主体完工14个,基础完工2个);中心村公厕开工建设32个(其中完工22个,基础完工10个);文化广场已建3个;文化大礼堂建成已投入使用2个,在建4个;评选美丽庭院85户、平安家庭17户;开展“好人好事”事迹巡回宣讲20次;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志愿者活动150余次;开展清洁卫生宣传教育活动210次共计2万余人次参与。篱笆镇各项工作的开展,将不断助推蒙城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责任编辑:马明亚)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