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协作区立足职能职责,坚持问题导向,紧密结合实际,力求标本兼治,扎实推进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三资管理领域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等,符合招标条件的必须招标:符合议标条件的必须议标,严禁村干部及其近亲属违规承揽本辖区内工程项目既杜绝问责泛化,加强对项目地面附属物补偿资金支出的监管,实行打卡发放,做到公开透明;业务主管部门加强对村级报账员的业务培训,按月督查检查村级“三资”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审批500元及以上的支出,必须经村“两委”集体研究,形成会议记录,参会人员签字;所有报账必须有国家正式发票,严禁“白条”入账,涉及群众补偿资金时做到公开透明、打卡发放,严禁虚报冒领,坚决惩治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作风和腐败问题。部门联合督查检查,落实相关制度规定,发现问题线索及时从严处理。
聚焦惠民救助领域
严格遵守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更新低保对象信息;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做到阳光办理,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采取不同形式开展监督检查,发现违纪违法问题,严查快处。紧盯城乡低保、教育医疗、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作风和腐败问题,重点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贪污侵占等问题。
聚焦精准扶贫领域
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提升群众对政策知晓率;增强群众维权意识,宣传到户,提醒群众及时索要缴费凭证;强化日常监督,主动上门服务,发现违规违纪问题从严处置。加大数据对接和摸排,确保应享尽享,措施无遗漏;严格执行政策,确保扶贫资金精准到户到人;部门联合督查检查,落实相关制度规定,发现问题线索及时从严处理。紧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立足智能定位,紧密结合实际,督促社区梳理民生惠民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 (张芬 吴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