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丝丝的味道,一缕,又一缕,随着秋风袭来,若有似无,缕缕不绝。唔,好熟悉的味道,原来每年秋天都能在人们舌尖上擦出火花的味道——街头的糖炒栗子。
顺着如缕不绝的甜丝丝的栗子的香甜味,我来到街面左侧拐角处,这里就是一家糖炒栗子的店铺。店铺门脸不大,里面置一圆桶炒栗机,呜呜地转着,刚出桶不久的栗子,热乎乎地堆在门口的匾子里,油亮亮的勾人,不少已经裂开了口,可以见到里面黄澄澄的栗仁,香气不停地诱惑着人们掏出钱包,或者拿出手机来。
栗子有多种食用方法,但我对糖炒栗子情有独钟,这主要是因为其先入为主的香甜之味。糖炒栗子好吃,但炒栗子一定是个技术活,清人在《晒书堂笔录》中说:“及来京师,见市肆门外置柴锅,一人向火,一人高坐机子上,操长柄铁勺频搅之,令匀偏。”尽管现在已经有机器炒栗子了,但在街头菜市,多见的还是用大铁锅炒栗子,一如《晒书堂笔录》所言,“操长柄铁勺频搅之”,锅中“和以濡糖,藉以粗砂”,且要掌握好火候,把握住时间。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有的糖炒栗子好看不好吃,有的好吃不好看,有的好看又好吃,这说明不同的人,炒出来的味道真的是有区别的。
先前住小城时,亲见有个老汉的摊位,炒出的栗子要排着队买,且天天如此。有天无事,蹲在锅边与老汉闲聊,问他是如何炒出这一锅既好看又好吃的栗子来的,老汉一乐,一边手挥铁铲不停地翻炒,一边对我说:“这哪说得清楚,琢磨出来的呗。就说用糖吧,用什么糖,用多少糖,全靠你自己琢磨。”接着又认真地说:“用心。”琢磨就是“悟”,用心原是“性”。原来做什么事都是需要悟性的,炒栗子这样的粗活也不例外。
糖炒栗子,需要“和以濡糖,藉以粗砂”,这样才能达到“壳极柔脆,手微剥之,壳肉易离而皮膜不粘”的效果。可见,炒栗子,糖与粗砂,一样也不能少。在炒栗子的锅边我们可见,那粗砂黄豆粒般大小,已经油黑得泛亮,这自然是因为不断有糖稀煎炼包裹的缘故。那么栗子为什么要加糖炒,老汉对我科普道,糖经过高温会脱水生成焦糖,那香甜的味道混合着栗香,会随风而散,带来令人愉悦的风味,勾引人的食欲;再就是糖会黏附在栗子上,使得栗子表面棕红油亮,色泽诱人;还有就是糖在栗壳上形成的薄膜能起到减缓栗子水分蒸发的作用,保持栗子香甜的口感。
不过据小城炒栗老汉向我透露,也有不法商贩为追求卖相,黑心地加入工业石蜡来炒制,这样炒出来的栗子虽夺人眼目,但于健康有害。此外我们还可见到有些炒栗,颗颗酱红,个个咧嘴,煞是诱人,但剥开一吃,半生不熟,大败胃口。炒栗老汉告诉我,那种栗子上的口子,不是炒熟爆开的口,而是炒前用专用刀具划开的,这样的栗子就半生不熟,含有不少水分,可以压称多赚钱。如此说来,炒栗子不仅是技术活,还应该是良心活了。
栗子味甘,性温,营养丰富,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功效,维生素含量是苹果的十几倍。因此不难理解,每当栗子当季时,人们为什么总是对其趋之若鹜,并且迅速被其霸占口腔;尽管栗子有多种吃法,而我,还是那句话,只对糖炒栗子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