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担当奉献 谱写大爱之歌 9月份亳州好人事迹点评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经过亳州好人评委会评选,2019年9月份“亳州好人”揭晓,他们分别是:敬业奉献好人张治郭,敬业奉献好人池新国,助人为乐好人张芳春,孝老爱亲好人王桂英。

敬业奉献好人张治郭:着力践“四力” 讲时代故事

敬业奉献好人张治郭

张治郭, 现任蒙城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部副主任。他从业21年来,长期奔波在基层一线。21年来,他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主动担当作为,为提升亳州美誉度、影响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蒙城县立仓镇变水患为水利,大力发展虾稻共作、莲鱼共养发展模式。三年来,张治郭一直跟踪报道,为了拍摄采访鲜活的新闻,顶烈日、冒酷暑,奔波在立仓三圩,茨淮新河两岸。为了拍摄三圩湿地“鹭鸟天堂”,他在38度的高温下常常静静地守候。为了拍摄村民清晨捕捞小龙虾画面,他吃住在农村,披着晨曦及早出发。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第一时间》等栏目用时近10分钟对小龙虾进行报道。

蒙城县探索破解农村耕地零碎化问题的新思路,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农村“一块田”改革试点。张治郭敏锐地发现这是里蕴含的大新闻,对此进行了连续关注采访。2018年作品《推行“一块田”、盘活农村耕地资源》获得安徽广播新闻奖、安徽新闻奖广播类作品两项一等奖。前几年,看到农业水利的短板,他深入10多个乡镇进行调查式采访,深层次反映农田水利的症结。作品《农田干旱凸显水利之渴》获得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多年来,张治郭有10多件作品获得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二、三等奖,每年都有新闻作品在省市获奖。

为展现蒙城县城南新区建设10周年建设成果,张治郭承担制作《我们这十年》纪录片。历时三个多月精心构思、采访、制作,即使在春节期间也在不眠不休加班制作。

多年来,在统筹协调对外宣传、蒙城新闻初审等工作之余,张治郭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写了大批优秀新闻作品。 40分钟纪录片《我们这十年》展现了蒙城波澜壮阔的激情十年,催人奋进。快闪《我和我的祖国》,极大地提升了亳州市蒙城县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亳州好人评审委员会委员王帅点评:作为记者,要记着初心和使命。作为记者,要记着责任和担当。 作为亳州发展亲历者、参与者、记录者,张治郭不忘初心一直在路上。心中有梦想 ,脚下有力量。大家有担当,亳州有希望。只有接续奋斗,方不负伟大时代!

敬业奉献好人池新国:以生命堵截爆胎大货车


敬业奉献好人池新国

2018年5月的一天傍晚,涡阳县公安局交管大队楚店巡逻中队在辖区路段值勤时,发现两辆拉煤矸石的大货车存在严重超载现象。民警进行拦截时,两辆货车强行冲卡通过。民警发现,由于严重超载,其中一辆货车的一个轮胎已被压爆,但该车仍然在公路上疯狂地蹒跚前行,全然不顾其他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涡阳县委要求涡阳县公安局立即组织警力迅速控制违法车辆,尽快消除安全隐患。接到任务后,涡阳县公安局警务保障室辅警驾驶员池新国立即驾驶警车带着同事前往省道S202线。池新国行至楚店镇,得知违法车辆为躲避拦截,已改走楚店至利辛县江集镇的县乡公路,该路段比省道更为狭窄,过往车辆行人也更多,危险性大大增加。

池新国迅速追上超载的货车,警车内,民警通过扩音器发出指令:“前方货车靠边停车!”然而,两辆大货车不予理睬,竟然时而并排行驶、时而做S形机动,企图堵住警车超车的道路。在大货车已连续冲过数道卡点的情况下,为了尽快制止司机的疯狂行为,池新国不顾自身安危,驾驶警车看准时机迅速从货车左侧超车,谁知丧心病狂的货车司机竟然向左猛打方向盘,强行挤靠警车,大货车上的煤矸石块在惯性的作用下纷纷掉落,噼里啪啦地砸在警车的引擎盖上,早已严重倾斜的货车车厢随时可能发生侧翻,后果不堪设想。

千钧一发之际,池新国沉着冷静,凭借高超的驾驶技术,紧急避让、化险为夷。最后,在涡阳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科学部署和利辛、太和警方的通力协作下,警方终于成功将两名驾驶员控制。

事后,在楚店派出所池新国见到了两名货车驾驶员,二人忍不住问道:“当时那么危险,你怎么不放弃呢?”池新国坚定而严肃地回答:“因为只有制止了你们的危险行为,才能保证行人的安全。虽然你们的车随时可能侧翻,但是我哪怕会被砸死,也绝不放过你们!”

2005年,池新国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退伍后成为一名辅警,14年来,他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忠诚,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亳州好人评审委员会委员王帅点评:池新国退伍不褪色,永葆军人风范,面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雪中搜寻老人6个多小时,冒着生命危险拦截闯卡车辆,无愧“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军人形象,凸显出新时代青年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

助人为乐好人张芳春:撑起“法律伞” 呵护“半边天”

助人为乐好人张芳春

从事律师工作28年来,接收的案件有三千多件,但其中半数属于法律援助。多年来,她救助残疾人、失学儿童、单亲或失独家庭等100多人。她就是安徽省乐行律师事务所主任、亳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张芳春。

“谢谢您了却了我一生的心愿,如果没有你们认真、负责、热情、积极的相助,这笔债务是很难化解的,我将一辈子感恩……”寄件人是一名素未谋面的老人。原来,张芳春从涡阳县公安机关得知,上海老人付某向涡阳警方反映自己被“诈骗”了两万元,但警方调查发现,这是民间借贷纠纷,不是刑事案件。张芳春为老人提供了法律援助服务,无偿代理了这起案件。立案后,张芳春和办案法官多次找到被告开展调解工作,最后促成了和解。按说张芳春已经顺利完成了任务,但细心的她还主动跑到涡阳县银行帮助老人开设银行账户,这样可以每月直接从被告工资中扣钱转入。到年底,她再给老人一次性把钱汇过去。在张芳春看来,这只是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但每年春节,付老先生都会给她写信表达感谢。

这次援助,更加激励张芳春踏上公益法律服务的道路,她将重心放在了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上,所占比重达代理案件总量的一半以上,光案卷就能摆满一个房间。

在涡阳有个叫赵瓦房的村庄,村民们人手一张“连心卡”,上面印着村法律顾问张芳春的联系方式。无论遇到什么法律问题,村民都可以打电话向她寻求帮助。

作为涡阳第一位女律师,多年来,张芳春一直把维护妇女权益当作头等要务。在张芳春的倡导下,涡阳县率先在全市成立了巾帼律师服务团,并担任专业副团长。巾帼律师服务团在张芳春的带领下,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条渠道,在普法、调解、案件代理上做文章,全方位、高质量服务“半边天”,化解各类家庭矛盾和纠纷数千起,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

亳州好人评审委员会委员张智峰点评:一片芳菲献春天。张芳春,一如她的名字,多年来代理案件3000多件,半数是免费的法律援助案件,成立巾帼律师服务团、积极投身各类公益事业,不断向社会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正是一个个“张芳春”的默默奉献,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温暖、和谐。

孝老爱亲好人王桂英:二十五年来 独撑一个家

孝老爱亲好人王桂英

蒙城县马集镇鹤庵村村民王桂英,25年来一人撑起一个家。1994年,丈夫葛力周因受到惊吓,精神逐渐失常,失去了劳动能力,也导致家庭生活困境重重,家庭的重担全靠王桂英一人支撑。

王桂英省吃俭用,一个人种十几亩的田地,养活一家老小。在没有玉米收割机的时候,王桂英靠自己的肩膀将一袋袋玉米从田里扛出来,种棉花时,她从中午一直干到凌晨。田里的收成有限,王桂英在农闲时,去工地当小工补贴家用,她手上磨了许多水泡。

不仅生活重担王桂英独自挑了起来,更让她担心的是丈夫的病情和行为。最让王桂英担心和害怕的是,丈夫发起病来不仅打骂孩子,还会离家出走,严重的时候甚至几十天都杳无音讯。有一次,葛力周带着小女儿离家出走,幸亏一对河南老夫妻把他当成了人贩子报了警,这才平安找回。但面对生活的磨难,王桂英没有屈服,25年来,一直在坚守。

王桂英的婆婆葛宋氏已经89岁高龄,身患听力二级残疾。葛宋氏虽有三个子女,但长子身体残疾,三子经常外出,平时的衣食住行主要靠王桂英照顾。由于年迈,葛宋氏2019年就多次住进医院。在这期间,王桂英守护在病床前,端茶递水、洗衣擦身,不停地忙里忙外,而且每天王桂英还要照顾丈夫,往往到深更半夜才能休息。但王桂英每天坚持照顾婆婆,葛宋氏见人总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我家有这么好的儿媳妇。”

生活已经给了王桂英及家人太多的苦难,但她却报之以歌。当她看到71岁的邻居五保老人葛建美生活苦难时,王桂英毅然照顾她的日常起居,没有丝毫怨言。

王桂英的行为,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大家从心里对她表示由衷的称赞和敬佩。但她却说,“党和政府的各种扶贫好政策,让我们家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葛力周生病这么多年,大家帮助我,现在生活好了,政策好了,我也是能帮大家一点是一点。”

亳州好人评审委员会委员张智峰点评:生活的苦难给了这个女人一颗美丽的心,她用勤劳扛起家庭重担;用孝心照顾年迈婆婆,用大爱言传身教子女。王桂英以25年的坚守与大爱谱出一首生命的赞歌。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