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促销短信轮番来“轰炸” 律师:可向12321举报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眼下,“双十一”狂欢购物节即将到来,我市不少市民饱受促销短信的“骚扰”。

现象:促销短信扎堆“袭击”

“要不是有这些促销短信的出现,我还没有意识到双十一要到来了。”11月6日上午,市民王先生调侃说。收到的短信大部分来自他购买过的商家,由于有购物记录,商家会推送一些和双十一有关的优惠信息和促销活动。

记者注意到,在这些促销短信中,除了商家群发的广告外,还有一种是以“106”号码开头的,带有邀请性质的短信,短信内容包含了可以领取超级红包的淘口令,这些短信乍一看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其中带有“红包”的字样又极具诱惑。

采访中,大部分被访者都对“双十一”的各类促销信息表示反感,同时,也有人提出了对于个人信息是否被泄露、个人资金是否存在风险的担忧。

律师:可向“12321”举报

记者了解到,在2015年,工信部发布了《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规定:短信息服务提供者、短信息内容提供者未经用户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息,违者可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除此之外,消费者也可以下载相关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拦截。本报律师顾问孙涛提醒,每年“双十一”期间,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广告促销的形式都很普遍,但消费者还是需要多留个心眼,广告当中如果出现了链接或是其他有风险的内容,还是需要再仔细甄别,特别是对待打折、让利及以红包形式的促销,在选择的时候更要谨慎。同时,用户也可以拨打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12321进行举报。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