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跟泰国的同事去泰国东北部旅游,山上竖着一个超大的温度计,然后旁边写着“泰国最冷的地方”,然后同事们就拿出了耳暖、手套和围巾,颇有一种冲刺性“穿衣”的感觉,不知道这些装备是不是山脚下租来的,利用率低了算吃亏。左拍右拍,仿佛后面蒸腾的水汽就是白茫茫的雪原。我抬头一看,15℃。倒不是他们矫情,而是他们真的不知道什么才叫作“冷”。
前几天立冬,看着老家的好友发朋友圈,都已经穿上了外套,忽然想起来,今年已经是我在热带地区的第十三个冬天了。古人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从这一天开始,冬天就算来了。古人又说:“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水开始结冰,地也开始冰冻,羽毛色彩斑斓的野鸡也不见了影踪,古人在水边看见颜色相近的蚌壳,便以为是野鸡变化而来。
在古代,这一天是很隆重的。《礼记·月令》记载说:“立冬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冬于北郊。”古人以五色配五方,所以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说,故而一条浩浩荡荡迎接冬天的队伍,车是黑色的,旗帜是黑色的,身上穿的衣服也是黑色的。
黑压压一片,看着很吓人对不对?还有更吓人的。古人把立冬的前一天叫“绝日”,立冬后的第九天叫“往亡日”。我个人猜测,从这几日开始,就有一股冷空气从西伯利亚袭来,天气变化较大,人在路上容易扛不住,连打仗都不出兵。所以,你一看这日期的名字就知道,这几天应该老老实实在家呆着。
我的淮南老乡刘安写过一本书叫《地形训》和《天文训》,里面说,四野八荒是有柱子顶着的,西北方的大柱子就是在昆仑山还要往西北的终年寒冷、四季飘雪的不周山,而从那里吹来的风就是“不周风”,不周风一吹,就提醒着人们要把窗户堵上,把城墙修缮好,准备“猫冬”了。但是今年的立冬有特殊意义,人们双十一血拼购物,西北风提前送到了。
现在的冬天好过,刷刷抖音上上网,看看电视打打牌,古人没有这么丰富的娱乐形式,没事儿就约起小酒,甚至是无厘头地约。有一年,陆游家的菊花一直到了立冬以后才盛开,他觉得很惊奇,就喝起了小酒。
胡床移就菊花畦,饮具酸寒手自携。
野实似丹仍似漆,村醪如蜜复如齑。
传芳那解烹羊脚,破戒犹惭擘蟹脐。
一醉又驱黄犊出,冬晴正要饱耕犁。
呵!这画面,小马扎往花田一摆,酒壶提起,浊酒又甜又烈。但最让我羡慕的仍然是——锅里冒着热气,红烧羊蹄、大闸蟹。冬天又来了,我已经没有资格吃红烧羊蹄了,毕竟,比起买羊蹄子的花费,把我身上的脂肪减下去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