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一本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人类社会更是一所包罗万象的综合性课堂。到自然界旅行,就好像无意中闯进了敞开大门的科学殿堂,让你恣情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到民间采风,又无异于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从这里可以洞察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
我国古代有句名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它形象地说明了旅游在增进学识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清代文人张潮曾说:“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大地的文章。”历代圣贤文豪,哪一个不是“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历览名山大川,撷以山水之性灵,铸就千古之绝唱。锦绣河山与奇文妙笔交相辉映,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景观。
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众多。无论是险峻挺拔的高山,还是秀丽多姿的湖光山色;无论是风景如画的避暑胜地,还是阳光和煦的海滨沙滩;无论是雄伟壮观的古代建筑,还是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都无不吸引着人们去游览,去观光,去品味,去欣赏。
我喜欢在李白、杜甫的吟诵里沉思,在苏轼、陆游身影下寻觅;在袁牧、曹雪芹的诗文中品味,在徐霞客、李时珍履痕上追溯,在一个个风华绝代的圣贤雅士的妙思哲喻里凝眸,在一位文人墨客的妙语中饱览古今钟灵万里之锦绣。“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是对山水的无限痴情、乐此不疲的人生追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长江绕廓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那是情景交融,抒发爱山、爱水、爱生活的生花妙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那是雄奇、狂放、刚烈、强悍、豪壮,展示了男儿的博大胸襟。那天地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无不在那淡墨浓彩之中;无不在那磅礴雄浑之中;无不在那宁静幽谧之中……
走进山水,在大自然中去品味,我站在山顶,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大有“万点奇峰千幅画,碧莲峰里住人家”之神奇。走进山水,如同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了。站在山顶,空气特别清新使我觉得呼吸的是幽香!不远处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似乎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型,有红、也有白,有绚烂,也有飘移,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和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正如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徐霞客说:“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史。”
我心向山水,节气自然清。只要心不褪色,不沉沦,不苍老,捧卷在手便有了种居高临下满目山水的大气。只觉得那文案之上的书,皆为巍巍之青山,泱泱之绿水了。细细品味,便有满目的芳草萋萋、绿树荫荫,有满怀的烟霞氤氲云雾缭绕,如沐淙淙泉流飒飒清风,如临奇峰异峦古道雄关,拥“落霞与孤鹜齐飞”之境,入“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界,使灵魂被醍醐灌顶,身心为之清爽、健康。
山水是大地的文章。因为文中有石上清泉,可洗濯我们心中的尘埃;文中有清水芙蓉,可赋予我们高洁的品德;文中有奇峰峻峦,可磨炼我们挺拔的人格;文中有惊有险,可锻造我们一往无前的精神,使我们心中点亮一盏永不熄灭的信念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