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尽情地唱吧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小学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很严厉的老师,照例上课前有一个人“喊歌”,他起个头,然后大家一起唱。早读也是这样,一个人起头,全班人读书。连过程都是一样的——起初没有人响应,一看老师来了,唱歌声或者读书声都大了起来。

有一次,老师说,你们也真是蛮有意思的,我不在的时候就声音很小,我在了声音就大了很多。你说你们唱歌是给我唱的吧,还勉强说得过去,读书可不是哦。我明白这个道理比较早,但是也很难时时处处都做得到做什么事情都像有一双老师的眼睛在盯着我。

最近有朋友大发感慨说,三十多岁,如果我们足够幸运,我们已经度过人生的三分之一了。如果我们运气差一点,现在有可能已经度过了人生的二分之一。这么不尴不尬的时候,如果怨天怨地怨空气,那简直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人生并不长,到了某个年龄,我们就得慢慢明白,我们所做的事情旨在寻求自己内心的价值,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付出与困惑,其实就是一个价值塑造的过程。只有你付出了责任与奉献,才能够得到他人或者社会的尊重和满足。如果能想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会觉得,还年轻的时候,应该冲锋陷阵在所不辞;当我们正当壮年的时候,应该充当中流砥柱;即使当我们垂垂暮年,依旧可以为年轻人提供经验的参考,或者教训的样本。这差不多是我们在家庭中,也是在社会中的角色要求。

所以,如果当下的我们,手头有一件事却又慵懒散地拖沓的时候,应该及时去转变(遗憾的是,“拖延癌患者”往往并没有转变的能力),否则就会不断消耗我们的社会信用,甚至成为“迷途的羔羊”。

所以,在你的声部里尽情地唱吧,就像儿时的老师正在门口看着你一样。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