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着力打造节水型城市,加大城市的蓄水能力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题:节水理念普遍用于工程建设

我市着力打造节水型城市,加大城市的蓄水能力

临漳公园内,工人正在施工

亳州新闻网讯 2019年以来,我市持续加大海绵城市的建设力度,不少工程建设充分运用节水理念,把雨水有效收集利用,加大城市的蓄水能力。

日前,记者来到市区振谯路附近的临漳公园施工现场,看到工人师傅正在铺设公园的路面,施工人员介绍,铺设路面使用的是透水砖。这种砖可以像海绵一样把雨水吸附起来,慢慢渗透到地下,起到收集雨水的作用。除了透水砖以外,在公园的建设规划中还采用了植草沟的设计,植草沟的两旁种满了花草,底部铺设了石子,公园地面上的水会顺势流入植草沟,而植草沟的尽头则是一个巨大的蓄水池,沟里的水一部分渗透到地下,余下的便流到蓄水池被收集起来,实现了循环再利用。

除了公园建设以外,市区一些新建道路也采用先进的节水理念,将雨水充分收集净化实现再利用。不少单位也积极投入到“节水运动”中来,亳州五中就是其中之一。

亳州五中将教学楼和路面的雨水通过管网收集起来流入景观池中,并安装了一套净化设备,将景观池里的水净化处理,实现再利用。“我们的景观池大约可以收集1500立方米的水,这样一来,我们既节省了大量自来水,又实现了雨水收集再利用的目的。”校长方伟涛说。

据统计,2019年以来,我市城区共有14个新建居民小区项目采用绿地和修建蓄水池的节水设计,4个新建政府投资公共设施采用节水设计,包括临漳公园、东风公园、陵西湖公园、文化公园,像亳州五中这样进行改建的项目有4个,2020年,亳州学院、亳州幼师等6个单位将进行节水改建。

市节水创建办有关负责人田跃龙表示,海绵城市建设就是要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2019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采用节水设计,这说明大家的节水意识正在不断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正深植民心。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