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下午,谯城区第六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召开花戏楼社区纪检委员会议,商讨社区纪检委员在规范社区干部行为,完善社区自治制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参会纪检委员都畅所欲言,共同感到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四不”问题,致使村组干部监督缺失,特别是军转干部违纪居高不下,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亟待解决。
一、存在问题
综合素质不高,不会监督。
部分社区纪检委员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对有关法律法规、财务管理知识和党委、政府的相关文件精神理解认识不深, 导致出现“监督者不会监督”的尴尬局面。部分委员对监督什么、怎么去监督没有做到心中有数,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工作上没有思路、没有头绪,履职情况参差不齐,导致监督无从下手。
奉行好人主义,不敢监督。
有的纪检委员害怕得罪人,奉行“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好人主义,不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不闻不问,只起到符号作用和在财务票据上签字的作用,让监督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工作中存在怕得罪人和得过且过的思想,致使社区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监督,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配套制度缺失,不能监督。
有些社区“两委”成员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积极支持监委会开展工作力度不大。虽然制定了社区监督管理制度,但在实际运行中缺乏财务管理、民主科学决策等配套机制,缺乏健全的监督方法,致使监督太软,出现“盲区”。
利益盘根错节,不想监督。
部分社区纪检委员则在社区委会干部的影响下,与其他社区干部相互勾结,共同违纪违规,从而形成“裙带关系”“利益锁链”,社区监督委员会名为监督,实际则成为村组干部违纪违规行为的“保护伞”,造成负面效应。
二、对策与建议
健全规章制度。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出台相关工作制度,健全配套制度,理顺工作关系,确保制度监督有力。
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开展对纪检委员的政策理论和监督工作业务培训,提高主动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做到参与不干预、帮忙不添乱、履职不对立,努力把监督权用准、用活、用出水平。
加强指导监督。要充分发挥好街道(乡镇)纪委对社区纪检委员的工作指导,及时解决监督不力、不会监督等问题。对举报发现的涉嫌社区干部违纪违规问题及时调查了解,并作出处理。 ( 高小珂 吴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