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新闻发布稿
2020年1月10日
一、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围绕市场主体“痛点”“难点”“堵点”,聚焦重点领域,积极开展企业开办、企业注销、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市场监管等“四个”提升行动,着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2019年,新增企业19169户,增量全省第2。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设立了市级企业开办“一窗式”综合服务窗口,整合企业开办各环节、各事项,实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统一发照”。与市数据资源管理局联手打造“亳州企业联办服务平台”,企业开办5项基本要素事项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一日办结”。我市搭建企业联办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快速开办这一典型经验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截至12月底,企业联办平台办结6056件,免费刻章印章20280枚,为企业节省成本约365万元。在全市1971个社区(行政村)免费代办网点基础上,与建行、中行、药都银行合作,3家银行的86个网点均可代办工商登记业务。“企业注销一网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全面公开注销流程、条件时限、材料规范、办事地点等信息,实行税务、商务、海关、人社等相关部门注销业务“信息共享、同步指引”,实现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全市办理简易注销4780件。取消13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管理,发证产品由24类减少为10类。
市县两级“双随机一公开”一单两库基本建立,检查事项清单大类874项,检查事项清单细类2084项,检查对象库1919332户,执法人员库5608人。通过精细制定覆盖所有检查事项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确保清单之外“零”检查。明确31个市级双随机联合抽查部门,共发起联合抽查任务32个,接收任务56个,检查4509家企业,检查结果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全市列入异常名录企业24139家,列入严重失信违法企业3962家,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将6365家完成整改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严格落实联合惩戒目录,失信被执行人拦截(警示)人员399人次。
二、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提升行动取得实效
大力发展注册商标,保持商标注册持续增长,全市注册商标总量40730件,位居全省第五。加强驰名商标培育和申报,新增驰名商标3件,新培育申报驰名商标6件,全市拥有驰名商标13件。办理商标质押贷款16件,助企融资30440万元。实施严格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创造创业保驾护航,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立案查处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291件,结案1189件。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质量水平,全市申请发明专利1007件,授权发明专利354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9件,增幅30.8%,居全省第一位。推荐两家企业参与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评选。2019年共办结专利资助、专利奖励申报事项1818件,兑现专利资助和专利项目奖补资金1121万元。积极探索以专利质押融资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的模式,3家企业开展专利质押融资业务,质押金额6380万元。
三、市场竞争公平有序
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强力推进,加强对食品、医疗、装潢装饰、学生教育、房地产、白酒生产销售等多个行业存在虚假宣传、虚假标注、有奖销售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2019年,全市共立案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62件,涉案金额25.21万元,罚款43万元。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立案查处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291件,结案1189件。组织开展以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为重点的专项执法行动,加大对老年人等消费群体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联合11部门开展“百日保健市场”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305次,检查“保健”类店铺、门点、企业633个(户),立案查处虚假宣传案件28件,立案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类案件465件,查扣保健食品1085瓶(盒)、假冒伪劣食品3527袋(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7.1万元。严查传销违法行为,打造平安亳州,立案查处涉嫌传销案件2件,涉案金额370多万元。深入开展“网剑”专项行动,依法查处网络违法案件9件。加强广告抽查监测,专项治理互联网广告,办理广告违法案件23件。开展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专项执法行动,立案770件,案值324.58万元,罚没款420.6万元。组织开展涉企收费和行业协会商会重点检查,涉及教育、无线电管理、人防工程、银行业协会、保险业协会、药业协会等35家单位,强化医疗卫生、厂房租赁、电网及转供电等民生领域价费监管。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5件,罚款102万元。
四、质量提升工程全面实施
全面建立“大质量”的工作机制,开展安徽省质量强县创建,实现质量发展进党校全覆盖,利辛县、蒙城县、涡阳县先后设立政府质量奖。推进标准的制修定工作,主导制定国家标准2个、省地方标准6个、团体标准6个。申报省级服务标准试点8个、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6个、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2个、标准化良好行业企业创建16家。制订《2019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计划》,对获证企业数据库进行了梳理和分类监管的整理,对现有79家获证企业开展全覆盖巡查和监督检查,重点对41家食品相关产品企业必备的生产条件和检验条件进行监督检查和产品监督抽查,市县联动推进建材产品、化肥、食品相关、纺织服装等产品的监督抽查。截至目前,市、县共监督抽查工业产品生产企业249家,产品347批次,合格330批次,合格率95.10%,工业产品合格率同比提高2.54%。
五、市场安全稳定向好
建立实施“一单四制”制度,推动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五大攻坚战”行动,推进燃煤锅炉淘汰和整治,开展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加强对电梯维保单位的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违规企业19家,市局立案10家,处罚金额100万元,全市全年未发生特种设备安全重大特大事故。开展油气充装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充装行为,检查企业37家,立案4起,已结案2起,罚款5万元。
开展了全市资质认定获证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检查工作。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进行查处或者责令限期改正,查处4例,责令限期改正19例。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对市区内的8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进行了突击检查,责令限期改正4家。认真组织开展了强制性产品认证、自愿性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的监督检查工作,查处强制性认证违法案例2件,有机产品认证违法案例1件。
六、食品药品监管持续推进
推进餐饮质量提升工程,强化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安全监管。开展白酒、桶装饮用水、代用茶等重点产品集中整治。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整治、养老服务机构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加大“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工作的力度,学校食堂、中央厨房、集体聚餐配送单位“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完成率95%,大中型餐饮完成率35%,特大型餐饮完成率70%。开展农村集贸市场专项治理行动、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猪肉市场专项排查行动等食品流通环节整治行动,开展公共卫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和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全市完成食品抽检1119批次。4家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初步完成追溯体系建设。全面加强药品药材安全监管,防范化解药品药材领域重大风险。严厉打击药械造假售假,扎实开展中药饮片质量集中整治。对中药饮片企业监督检查全覆盖,收回GMP证书一张。强化对康美中药材市场执法检查,巡查市场交易大厅摊位13000余家次,检查固定门店1300家次,开展综合突击执法检查4次。强化药品监督抽检,共抽检药品药材2340批。开展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挂证”专项整治,51人主动注销执业药师注册证。开展“药品安全春风行动”,撤销药品经营企业GSP证书1张,严格药品经营企业行政许可、GSP认证,受理零售企业筹建申请167家,变更89家,验收158家。开展针对中药饮片、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终止妊娠药品等重点品种流通使用的专项监督检查,医疗器械“清网”行动和免费体验式销售医疗器械专项整治,开展无菌和植入性等医疗器械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医疗器械非法经营。实施医疗器械企业“双随机 一公开”飞行检查,医疗器械批发企业飞行检查覆盖率50%,医疗器械生产企业5家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831家次,限期整改27家,立案查处6家,罚款28.6万元。飞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90家,注销《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12家、《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2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