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谯城区牛集镇:贯彻落实3号令,共筑疫情防控网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谯城区牛集镇积极贯彻《亳州市谯城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通告(第三号)》,共筑疫情防控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排查再细致,密织“防护网”。排查再细致,做好登记和连续体温检测,落实责任制度。对返乡人员开展地毯式排查,确保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及时居家隔离,实施医学监测观察,每天都有镇、村干部、医护人员在固定时间上门测量体温,建立每日监管台账,做到防患于未然,实行每天逐级上报制,并对其进行普及防护知识,开展心理疏导。同时还鼓励群众监督举报,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近日各村还严查了“谯城区公安下发数据乘火车密切接触者人员”,且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喇叭响起来,宣传“最强音”。防疫工作开展以来,各村充分利用“村村通”大喇叭,循环播放谯城区疫情防控第1-3号令及疫情防控知识。除了镇里统一安排的宣传车外,不少村的乡土艺人录制自编自唱的琴书、大鼓等音频唱段,用U盘安装在车上走街串巷播放。各村网格管理员深入开展专题宣传,广泛发放《一封信》、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如今走在街道上,已经看不见没戴口罩扎堆闲聊的村民了,大家都自觉待在家里,支持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

爱心手牵手,共画“同心圆”。疫情就是命令。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牛集镇党委政府会同市场监管所、派出所、卫生院、执法队等部门启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牢牢守住工作岗位,履行工作职责。广大农村党员积极主动作为,带头做好防护措施,自愿守在各个路口执勤,教育引导身边亲友不串门、不集会、不聚餐,增强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手,仅2月7日,大权村爱心人士李卫,捐赠价值12800元的消毒防控物资,大大缓解了当地基层工作人员的防护压力。还有贫困户自发捐款,希望通过镇里寄送给疫区,哪怕买几个口罩,几瓶消毒液,心里也感到一些安慰。

包保责任制,筑牢“防火墙”。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施网格化疫情防控包保责任制,充分发挥“领导在先、党员在先、干部在先”的作用,有效筑牢疫情防控“防火墙”。实行镇党政班子成员包保到村,村“两委”干部包保到自然村。一律关闭了除疫情防控、生病就医、保障公共事业运行和居民生活必需外的公共场所,对119家药房、生活必需品经营场所落实防疫包保责任;对136家非生活必需品经营场所进行关停歇业,包保责任人时刻关注,落实到位。

防控“六一律”,共筑“新长城”。按照市、区疫情防控的要求,通过宣传告知村民,如果需要购买生活必需品的派家里免疫力强的一个人外出,戴口罩,买好马上返回。执法队上街进村,发现三人以上外边同行者查处,禁止机动车上路。严格落实“外来车辆一律不准进村、外来人员一律不准进村、各户人员一律不准出户、非生活必需品经营场所一律停业关‬闭、私家车辆一律不准外出、镇村值班管理人员一律配戴口罩(袖标)等明显标志”等六个一律的疫情防控网格体系。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卫生部门全员待岗,坚决筑牢群防群控的坚固长城。(武清海 杨从远)

(责任编辑:马明亚)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