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病毒最近的人——核酸检验技师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连日来,在我市防控新冠肺炎的斗争中,除了医护人员,还有这样一群夜以继日与病毒打交道的工作人员,他们把实验室当战场,不顾感染风险,一次次与病毒“亲密接触”,为疫情处置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他们就是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测人员。他们在行动中践行初心勇担使命,把党旗插到抗疫阵地。

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监测、隔离解除与病毒的核酸检测密不可分,而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验中心则承担着全市各县区采标样本的核酸检测任务。“从腊月二十七开始接收第一个样本检测开始,我们检验中心的全体人员就全天24小时轮班坚守在实验室里,确保以最快速、最准确的检验结果为疫情防控提供重要依据。”检验中心副主任钱树生告诉记者。

2月10日上午,在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验中心内,副主任检验技师王祥英和同事们正全副武装安静而有序的忙碌着。实验室是25℃恒温的,而进入实验室需要佩戴N95口罩、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护目镜、面罩、乳胶手套等,在这样的温度下全副武装连续工作1个小时以上,王祥英早已浑身被汗水湿透。

检验一个样本需要连续4个小时才能得出结果,而厚重的防护服穿脱一次非常繁琐,为了便于工作,王祥英穿好隔离服进入实验室后,常常连续几个小时不喝水、不吃饭、不去厕所。“工作忙的时候,经常一晚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实在累得不行了,就趁实验间隙在椅子上靠一会儿。一轮实验下来满身是汗,头发湿得像刚洗了澡,脸被护目镜和口罩勒得全是压痕。”王祥英说。

核酸提取、体系配制、核酸扩增……每个程序都可谓“危机重重”。钱树生告诉记者,“在检测的几个小时时间内,检验人员要与病毒‘面对面’,精神高度集中,稍有不慎就有感染风险。”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检测人员没有一个人抱怨。检测样本中,他们会认真再认真、仔细再仔细,容不得有一丁点马虎。

钱树生说,随着样本数量的不断增加,实验室工作愈加繁重,为了尽快明确样本,为患者的确诊、治疗及密切接触者的追踪隔离提供依据、争取时间,检验中心在对核酸检测提速的同时,力求做到24小时随到随检。

据了解,截至今天,检验中心已经检测了4000余个病例样本,更多的样本还在陆陆续续送达。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为病例确诊提供了准确依据,为疫情防控赢得了宝贵时间。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疾控卫士的神圣职责,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