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勇:我们齐心协力 一起打赢战“疫”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020年·第6周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农村防疫工作是当前防控工作重点之一。疫情发生后,我们芦庙镇杨庄村党委精准施策,带领广大群众主动作为,谱出一首众志成城、感人至深的战“疫”进行曲。我作为杨庄村第一书记,和他们共同奋斗在战疫一线,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严防死守防控疫情

疫情开始后,按照外控输入、内防扩散的原则,我们村党委迅速成立4个进村执勤卡点,对过往车辆和行人进行登记、测温,杜绝有发热症状的人员流入村内。同时,还成立21个人员排查小组,挨家挨户逐一排查,重点对与湖北有接触史以及发烧人员进行排查登记,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管控,确保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最初得知村里缺少消毒用品和口罩时,我和驻村工作队的成员立刻通过单位和朋友等多个渠道,购买了100斤消毒酒精和喷雾器,发放到各个村部和值守村干部手中,用于每天的消毒工作。

为了不留下卫生死角,我们以党员、扶贫组长、退伍军人等为骨干力量,成立21个“消杀小分队”,对各个自然村的公共区域、每户人家的门把手以及武汉返乡人员居住的周边环境进行重点消毒。

经过排查得知,我们杨庄村有9例有武汉接触史的村民,确认信息后,我立刻和村干部一起到这些村民家中讲解疫情相关知识。送去口罩、酒精、84等消毒用品,并告知他们需要自我隔离,不能随意外出串门。让我们欣慰的是,这些村民都十分配合,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隔离,还让家人每天在院子周围喷洒消毒剂。

党群一心共同战“疫”

每天在村子里值守,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村民问我“许书记,你看我能为抗击疫情做点啥?”疫情面前,村民们都没有退缩,想着尽己所能作贡献。每当听到这样的问话,我都会一次次的感动。

村里的退役军人、大学生们还自发找到村委,要求加入到抗击疫情的队伍中,每天在村头义务宣传,喷洒消毒剂。很多村民在得知村里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积极踊跃捐款捐物,共同“抗疫”。陈楼村的两名学生陈曦和陈晓,用他们的压岁钱为村里捐赠了100斤消毒酒精。几周来,杨庄村21个自然村源源不断的爱心蜂拥而至。

莫让疫情耽误农耕

为了不辜负村民的爱心,我要求村干部必须每天公布村民的捐款信息,由村民自行采购消毒器材和84等防疫用品,做到每一分钱的消费都有精确记账,然后进行公示。采购的消毒用品,我们的“消杀小分队”每天都会到村子的各个角落消毒喷洒,防止细菌滋生。

农耕开始了,村里的农资服务站开始忙碌起来,很多村民前来购买种子、化肥等农资。一边是防控疫情,一边是农时到了,我们工作队反复强调千万不能因为疫情耽误村民农耕,造成村民们日后生活困难。

于是我们特意派出一支队伍,为农资服务站消毒,要求里面的工作人员加强消毒措施。工作期间必须佩戴口罩,随时测量体温,保证身体健康。告知村民们如果在农耕期间遇到困难,也可以随时找我们反映。

在村子里,已经可以看到大地复苏的迹象了。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可以共渡难关。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共同期待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人物小记

许昌勇是安徽古井集团中层管理人员,2017年4月被选派到亳州市谯城区芦庙镇杨庄村任党委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以来,许昌勇同志一直秉持“一抓双促”工作法,主要通过抓党建来促进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他亲自打造的“杨庄四宝”为杨庄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促使集体经济突破零的飞跃达到50万元。许昌勇也相继获得了“亳州市第九届十大杰出青年”“向上向善,扶贫助困好青年”“亳州市优秀选派帮扶干部”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