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谯城区双沟镇党委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坚持“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手抓,在打好疫情防控“战”的同时、走好春耕生产这步“棋”。
自此项工作开始以来,该镇压实责任,织密防控网,每个党员干部即是疫情防控战斗员,又是春耕生产的带头人,做到在一线战“疫”不停, 春耕生产“不止”。尤其是身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普通党员,在党委一声令下,自觉投入到工作第一线,为疫情防控不辞劳苦、尽心尽力,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结合本镇实际,重点做好设施阳光棚蔬菜、瓜果生产;全镇40多家种植专业合作社中,有13家建有设施阳光棚324个,成为全镇蔬菜瓜果生产的“典型示范”基地;这40家合作社的负责人全都走上义务疫情防控第一线,大多数为防控工作捐款捐物。
在该镇闫庄绿满园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峰带着妻子和7名工人,从车上把一框框鲜嫩的西瓜苗搬进大棚内,他刚从太和县苗集一家育苗基地购买瓜苗回来,“我是一名普通党员,前一阵子忙着义务疫情宣传值守,把购买西瓜苗搁置了,要不西瓜苗早下地十多天了”。今年,他50多个设施阳光棚按照他和妻子商量好的意见,全部种植优质西瓜,他说“在午收前,完全可以上市,如果疫情在午收前结束,西瓜一定卖出好价钱,去年在午收前每公斤批发价格一块六左右,今年绝对在两块以上;虽然我忙着生产,但是我时刻心系疫情防控,我时刻听从村党委召唤,和党组织并肩作战、义不容辞的为疫情防控作出贡献”。
在王阁村金实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允绿是村里的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他在积极参加村里的疫情防控值守的同时,兼顾搞好自己的瓜果生产。他的合作社转包土地200多亩,全部以设施阳光棚为主,去年种植的哈密瓜远销到杭州、苏州,除去成本,每亩纯收益5000多元。在哈密瓜种植结束后,他利用设施阳光棚冬季空闲的“时间段”,拿出15棚栽种了优质脱毒红薯,经过一个冬季的生长,每亩产量在1.5吨左右,可增加收入3000多元左右;冬季种植红薯的好处是不需要挖窑储存、春节后上市,补充了市场稀缺的空白。在收过红薯的设施阳光棚内,数十个工人在紧张的平整土地、施肥,为移栽哈密瓜苗做准备;在年前已经整好土地的设施阳光棚内,有十多个工人在移栽瓜苗,移栽后的嫩苗一行行像五线谱。他说:“我是村里一名青年志愿者,在关键时刻,我有责任和义务站出来,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在疫情防控上做奉献、在生产当好带头人”。
镇党委负责人王伟光信心十足的介绍,镇党委政府要下决心打好“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坚定信心,抓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的落实,给全镇近10万群众筑好“安全门”。今年该镇打造“安徽产业大镇”, 将发展瓜果蔬菜两万亩以上,种植藏红花等名贵中药材五千亩左右,加上万亩核桃进入盛果期,在大灾之年一定确保产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