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逆行,叫“重返抗疫一线”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很多医护人员积极投身抗疫一线,根据部署,“第一梯队”结束任务从一线撤离。经过14天的隔离医学观察后,他们又纷纷请缨,准备再次投入到抗疫一线当中——

王子玉:一线连续奋战25天

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时,王子玉作为一名年轻的医生参加了那场“战疫”。十几年过去,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作为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他又义无反顾地冲向了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带领32名医护人员进入了隔离病房。25天过去了,第一批护士已撤离隔离病区,而他和感染科的医生们依然坚守在抗疫一线。

接诊蒙城首例新冠肺炎患者

临近春节,疫情的魔爪伸到了蒙城,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区被定为全县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感染内科就是阻击这次新冠肺炎病毒攻击的前沿阵地。

1月22日农历2019年腊月廿八,晚7点,该院接到疫情命令,值班医护人员熟练地换好防护装备,屏息等待。约10分钟后,120车呼啸而至,车上的医护人员全副武装,把患者引导到隔离病房。这是蒙城县第一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王子玉是首诊医生。

其实当天并不是王子玉值班,考虑到那天的值班医生家中孩子还小,而自己的孩子已长大成人,而且作为科室主任,他必须站在最前面,所以当接到疫情指令,他对值班医生说:“你留在这,我去,我参加过抗击‘非典’,比你有经验。”

“家人支持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这名患者后来确诊为新冠肺炎重型,住院期间,王子玉每天都会进入病房为其检查肺部特征,问询其身体恢复情况。

王子玉告诉记者,因为每天要密切接触病人,他和他的团队平时就在距离病房约50米的隔离板房内休息,不能离开隔离区半步。他的妻子要求他每天只要有时间就与她微信视频一下,她说“我知道你很累,你压力大,我就只想看你一眼”,妻子话还没说完就哽咽了。

王子玉的女儿在省立儿童医院工作,也肩负着防疫任务,他们也会互相打气、加油。“家人支持是我最坚强的后盾。”王子玉说。

坚守抗疫一线连续奋战25天

连续多天的昼夜奋战,在王子玉的带领下,该院共收治12例确诊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及时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平稳。按市里统一安排,目前已全部转入亳州市定点医院巩固治疗。

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的护士们目前已结束了15天的工作,撤离隔离区,来到医院指定地点进行医学观察。而王子玉和感染科的其他医生依然留在隔离病房继续工作,截至目前他们已坚守一线25天。

“感染科医生人手不足,我不能走。”王子玉说,感染科其他3名医生也自愿坚守岗位,令他非常感动,“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让我们一起加油”!  (记者 曾莹莹 文/图)

李传杰:带领团队战斗到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利辛县人民医院被定为该县定点救治医院,感染病房大楼设为隔离病区。作为该院的业务副院长,李传杰主动请命,在请战书上按下了自己的红手印,大年三十当天,便带领感染科56人的团队进入隔离病区和发热门诊,冲到了抗疫一线。

争分夺秒救治患者

又是一个忙碌的春节,大年三十,当人们还在阖家团圆时,李传杰已带领团队进入到抗疫一线。

发热门诊是筛查患者的第一道窗口,在利辛县人民医院,单日门诊量最多时达到300多人次。为了准确地排查出新冠肺炎患者,保护好院里的医护人员,李传杰每日都会督查发热门诊的工作,参与指导隔离病区每个病例的诊疗方案。

连日来,李传杰与值班医生、护士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只要接诊到疑似患者,哪怕是凌晨两点,他们也必须第一时间组织会诊,将信息迅速反馈到疾控中心,并为患者拿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为了控制疫情蔓延,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我们必须争分夺秒。”李传杰说。

抗疫一线的“领头雁”

工作24年以来,李传杰先后参加了“非典”、甲流、禽流感等救治工作,常年在艾滋病、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防治一线工作,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县荣誉称号。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战役打响,有着多年传染病防治经验的李传杰再次成为“领头雁”。“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兼感染科医师,带领医务人员奋战抗疫一线是我的责任。”李传杰说。

自进入隔离病区以来,李传杰就没有回过家,2月2日儿子生日,他也只能在电话里送去祝福。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2月5日上午,利辛县首位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患者康复出院。李传杰说,这就是对他们团队最好的奖励。

返回一线战斗到底

该院收治的首例患者治愈出院,标志着利辛县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和胜利,但战“疫”还未结束。李传杰作为第一梯队的专家组成员,目前已撤离一线,进行14天的医学观察,但隔离期间他和他的团队也没有停下工作。

医院接到疑似病例,他和专家组成员会通过电话沟通,微信远程在线会诊、讨论,得出结论后,迅速汇总信息,及时上报。

李传杰说,2月17日结束医学观察后,他将与第三批医务人员一起再次进入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疫情就是命令,只要医院需要,群众需要,我都要坚守抗疫一线,‘战斗’到底!”李传杰说。(记者 曾莹莹 文/图)

王卫:决心一直战斗到疫情结束

本报讯  “跟儿子说,等到疫情结束了,他能自由地外出玩了,就是妈妈回家的时候。”2月15日,在隔离区短暂休息时,王卫叮嘱丈夫赶紧去安慰哭泣的儿子。从年前疫情开始后,在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护理岗工作的王卫就冲在一线,一直没有回家。3岁多的儿子只要在视频电话里看到王卫的身影,就会躲起来大哭。

1月21日接到院部通知,为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市人民医院在四楼感染科成立隔离病房。那天刚下夜班的王卫接到电话后,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医院,协助护士长准备物资。下午四点,他们接待了市人民医院第一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后被确诊。当天晚上又接诊了五位疑似患者,其中两人从武汉回来。

从那一天开始,王卫就没有再回过家。这也是自儿子出生后,她第一次没有陪着儿子过年。“我老公告诉孩子妈妈去打败病魔了,病魔走了小朋友就能出去玩了。所以别一直哭着找妈妈,让妈妈担心。”王卫说,儿子因为怕哭泣影响到自己,视频时都是躲起来哭,这更让她心疼不已。

随着疫情的发展,感染科增加了三个病区,护理力量明显不足。院内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积极报名,迅速组成市人民医院抗击新冠病毒护理应急人员队伍。

作为科室的业务骨干,王卫和科主任、护士长共同承担起了对应急人员的排班和培训工作,从防护服、隔离衣的穿脱,到口罩、护目镜正确佩戴等环节都进行细致地讲解,确保每一位医护人员掌握防护要点。

“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有点害怕的,可是忙起来的时候就什么都忘了。”王卫说,最初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时,最紧张的就是为患者采集进行核酸检测的咽拭子样本,“采集部位在咽喉壁,一定要有一定经验的医生护士才行,我这方面经验相对比较多, 就把这个工作揽过来了”。

连续工作近20天后,王卫接到离开隔离病房到隔离地点休息的通知,隔离14天后一切正常就能回家了。然而,休息几天后,王卫决定返回隔离病区继续工作,“这个时候,我想和大家并肩战斗,直到疫情结束”。

(记者 李锦文 文/图)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