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线的大学生志愿者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陈旭在查看居民的出行证

“十万青年十万军。”在疫情前线活跃着一群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态度积极乐观,工作踏实勤奋,是疫情战线上最活跃的成员。他们热情似火,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和信心。

“勇敢的邻家男孩”

薛雨昂今年19岁,是安徽大学本科在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疫情爆发后,他积极响应谯城区团委“返乡大学生请到社区(村)报到的倡议”,第一时间赶到幸福社区报到,请求担当抗击疫情的大学生志愿者。

社区干部被薛雨昂的热情感动,同意了他在幸福社区担当志愿者的请求。报到后,薛雨昂就立即进入到了工作中,每天早上七点到社区报道,然后上路对过往车辆、人员进行排查,并跟随宣传车,在社区巷口劝导居民群众不要出门,利用大喇叭宣传疫情情况并告知居民不信谣、不传谣,传播正能量。

勤奋的薛雨昂很快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大家对他评价都不错,称他是“勇敢的邻家男

孩”。面对大家的表扬,薛雨昂说:“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正在值班的大学生志愿者徐宏扬

“唠叨”的大学生

“大爷,大娘们,赶紧回家啦!” 徐宏杨的“好意”开始并没有得到居民的认可,甚至有的居民还认为他不尊重老年人,但随着疫情的发展,有的居民再见到他,二话不说就往家走。现在, 徐宏杨所在的社区已经没人出来闲逛了。

家在新华社区的徐宏杨也是一名大学生,自加入志愿者队伍以来,“久经沙场”的他,看起来比同龄人多了几分成熟和担当。每天他总是按时坚守在值守点,逢车必查、逢人必检,生怕有漏网之“鱼”。

“疫情形势很严峻,为了咱们大家自身的安全,不要出门,在家要经常打扫屋内屋外的卫生,勤通风,勤洗手,带口罩。”这可能是徐宏杨说过的最多的话了,不过他说只要能把疫情“堵”起来,他不怕别人嫌他“唠叨”。

做好社区“守护者”

“麻烦出示身份证到这里登记一下,体温也测量一下。”一大早,在柳湖社区劝返点,正在值班的是大学生志愿者徐昊,他既要仔细询问准备进居民区的外来车辆,又要对无重要事情外出的居民进行劝返。

在值守过程中,遇到要出门打印学生习题的,徐昊会主动提出帮他们在社区打印,让他们避免出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相信只要多测一次体温,社区的安全就多一分,这样就能做好居民的‘守护者’。”徐昊自信地说。

即将毕业的陈旭是安徽工程大学大四学生,寒假期间遇到了疫情,“我相信我们一定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一名热血青年,我更应该为这场战役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自愿到社区防疫卡点进行志愿服务开始,陈旭每天都和社区工作人员排查出行车辆的通行证,并仔细测量过往人员体温,发放宣传单,成为社区疫情防控的好“帮手”。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