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到病除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年初二的早晨,外面一片寂静,马姐皱着眉头,满心地忧愁。儿子是市医院的呼吸科主任,老伴是退休的医生,年二十八儿子去医院,到现在一直没回来,年三十晚上老伴也去了医院,年夜饭都没来得及吃。 

马姐想起了2003年非典,那年儿子才高考,他笑嘻嘻地说:“我要报医学院。”她继续客厅踱步,然后开始刷手机。突然,她看到一个方子,说可以预防。戴好口罩,提着买菜的手拉车就下去了,跑到药店发现都是排队的人,大部分都是老人。排了两个多小时,终于买到了传说中的神药“双黄连口服液”。

马姐回到家,先洗手,再把买到的药外壳用酒精消消毒。然后,拨打了老伴的电话……打了好久也没人接。一晚上,马姐心想着把药抓紧给老伴和儿子送去,就这么迷迷糊糊也不知道是睡没睡着。 

初三一整天都在想,如何去送药,打了老伴的电话没接,儿子的也不在。夜里,仿佛有鸟在叫,又是迷迷糊糊的一夜。

初四一早,马姐打开电视,看到新冠肺炎感染的主要特征是发烧。她摸了摸自己的额头,好像有点烫啊,心里在嘀咕是不是发烧了,但自己又不敢去医院。

于是,马姐又拨打了老伴的电话,还是没人接。这倒好,没把药送去自己倒是病了。下午,社区干部来家里登记信息。马姐差点哭了出来,因为她看到发热就需要居家隔离,那就不能把药送去了。

社区干部拿出温度计,“没发热,马姐,不要焦虑,有困难找我们。”这时,马姐的手机响了,是儿子,“妈,我和爸都在忙,您放心,我们都好着呢。”马姐激动得没来得及说药的事,但眉头缓解开了。“妈,您就在家不要出门,记得戴口罩,勤洗手,我要忙了,有空再给您打电话。” 

马姐一句话没说上,但药仿佛到了。她看了看窗外,有一只喜鹊在叫,今日立春!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