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不过牛肉馍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昨天看西安朋友发来的纪录片《无饭不起早》,讲述陕西的名早餐,看得我家的西安人吸溜吸溜直流口水。当然,我也流口水了,只是我这口水是为我的老家小吃流的。

最具亳州特色的名吃首推牛肉馍,且不说它上过中央电视台,名气大得不行,一点即可证明,像我这样客居他乡的游子不管什么时候返亳,从决定回去那一刻起,牛肉馍就已经牢牢地占据内心了。尤其是回家前的那一晚,魂牵牵梦绕绕,梦中满是牛肉馍的香。

在老家的第二天一大早,发小老段一准在我家楼下等着,干嘛?吃牛肉馍去。而我总是迫不及待打算到我家对面的一家打打牙祭,老段这时总会很鄙夷地看着我,“才离家几天,舌头就退化了?”一副训斥的腔调,把我赶上车,直奔二中西面的那家店。结果是远远望去长长的队伍,不待车停,又急匆匆赶向和平路的一家店。

这时,人再多也没得选择了,只好忍着饥饿一点点往前挪。不过说实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到了这里,那香味一入鼻你就知道是不是美味。

西安人说“好吃不好吃是骗不了舌头的”,到了亳州应该是“好吃不好吃是骗不了鼻子的”。远远地,那牛肉馍的香气直抛过来,像一根绳子拴住了我的鼻子,一点一点把我给牵拉过去。一般这个时候老段总会大手一挥,“进去抢座位,我来买。”于是,我就依依不舍离开店外的煎锅和砧桌,到店内找位子。

其实,我喜欢稍远一些距离观赏那老板的翻馍、托起,再潇洒地将大大圆圆、滋滋啦啦冒着香味,准确地说是香声的牛肉馍抛向砧桌的状态。然后一边问着“十块?五块?”一边手起刀落,上秤一称,已是相差无几。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没有任何啰嗦多余的动作。我每次瞄几眼,总感觉这老板如果练书法,也绝对是一把好手。

待老段端来牛肉馍,我是一点也不客气,一大块夹起来塞到嘴里,一口咬下去,由焦酥而嘎嘣脆的外皮直抵柔软舒润的肉馅,脑子里“嗡”地一下就被美味砸住了:粉丝、牛肉、葱、姜、胡椒,好像辨得出又好像辨不出,在那一刻感觉就是美味的交响乐,整体是一首曲子,旋律优美。

这家牛肉馍的做法据说是有秘方的,绝不外传!老食客说,牛肉馍的高明主要在于三点:

一是皮馅有讲究。皮是专门有配方和出的面,硬而不哽,要焦、酥、脆;馅儿正好相反,需柔而不软,要松、韧、劲。

二是调馅最讲究。主料和配料,都有严格的比例,但又不完全是上秤论斤称两那种 ,而是在此基础上的用鼻子一闻,再做增减。拌馅的时机和搅拌的次数也有度数,还有那个馅里的那个面皮,哎!反正是要做到混而不杂,油而不腻!

三是煎的火候。这个全在人为,在经验。你想,五六公分厚的肉饼要弄熟就不容易,一不留神不是夹生就是焦糊了。

这些还都是外人吃出来的外活,真正的奥秘,外人确实也挖不出来,说是秘方一点儿不为过,到底有多好吃,只有尝过的人才知道。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