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将开发5类公益性岗位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昨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安徽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规定,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兜牢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底线。根据《办法》,我市将开发5类公益性岗位,对零就业家庭成员、大龄就业困难人员、长期失业人员等8类人员进行安置。

据了解,5类公益性岗位包括:非营利性基层公共服务类、公共管理类岗位,一般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岗位;城乡辅助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工勤服务辅助性岗位;劳务派遣企业、家庭服务业企业、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养老服务机构的托底性安置岗位;经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可纳入公益性岗位范围的其他岗位。

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8类安置对象包括:零就业家庭成员、大龄就业困难人员、长期失业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边缘家庭的失业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边缘家庭的失地失林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边缘家庭的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边缘家庭的高校毕业生、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就业困难人员。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