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不服输 种瓜闯开致富路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去年种植西瓜110亩,纯收入40多万元。今年种了210亩,不发生极端天气等特殊情况,纯收入达到100万元的目标应该能实现。”4月14日上午,酷热的大棚内,看着满地日渐长大的西瓜,蒙城县王集乡邱朱村贫困户桂含明笑容满面。

“别看我现在笑得开心,放在两年前肯定笑不出来。那时满身的债务,真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桂含明说,因家境贫困,2014年他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尽管通过两年的努力于2016年脱了贫,但后来又创业失败,欠下了不少债务。

看到别人规模种植大棚西瓜收益不错,为了摆脱生活的困境,在多方的支持下,桂含明决心土里刨金,2019年初,便多方筹集资金流转土地110亩,开始规模种植西瓜。没有技术,外出到浙江台州学习请教;为确保日常管理到位,不惜出高价聘请技术人员驻地指导……由于品种优良、种植得法,他家的西瓜个大、皮薄、口感好,去年就卖到了南京、合肥、马鞍山等地,喜人的价格加上畅销的市场,桂含明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并基本还清了欠下的债务。“穷过的人才知道生活的苦。想过上好日子,不能总指望着别人救助,必需靠要自己拼搏努力。”45岁的桂含明靠着不服输的犟劲,在经历多次创业失败后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机。

走出困境之后,桂含明深知贫困人的艰辛。现在,桂含明种植基地内每天平均用工20多人,百分之八十是贫困户,另外带动3户贫困户连续两年参与入股分红。为让周围的贫困群众增收,桂含明对他们尽可能多些关照,“现在在种植基地内打工,根据工种不同,最低的每天工资60元,多的能达到100元以上。工资高一点,他们就能多一些收入。”

看到良好的发展前景,桂含明谋划着在西瓜种植上做更大的文章。“今年村委会帮忙流转土地,西瓜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倍,目前大个的已长到3斤重,5月10日头茬西瓜肯定能抢先上市销售。”他说,看现在的长势,今年的收成估计不会差。经过今年资金的更大投入和技术的改良,明年准备还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并计划成立西瓜种植合作社,通过“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尽可能带动周边贫困户参与种植,帮助他们早日都能过上好日子。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