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事钟点工”田间地头显身手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该镇贫困户正在合作社里忙着采摘蔬菜

亳州新闻网讯 眼下正值春耕春种时节,在蒙城县许疃镇有很多“农事钟点工”活跃在田间地头,不少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了灵活就业,走上脱贫致富路。

这些“农事钟点工”有的在种植合作社里忙着管理蔬菜大棚,有的在扶贫基地娴熟地采摘蔬菜,有的在种植大户的农田里喷洒农药,既鼓起了自己的“钱袋子”,也解决了全镇农业经营主体农忙时节人手紧缺的燃眉之急,成为春耕春种、脱贫攻坚战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俺自己家的几亩地早就收拾完了,在家闲着也没什么事,听说村里继华种植合作社招人,俺就跑过去问问,结果还真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帮着合作社育栽秧苗,工作很轻松。在家附近打工,既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又增加了经济收入,现在一天可以赚80多元,挺好的。”该镇许疃村贫困户张艳高兴地说。

近年来,该镇积极牵线搭桥,号召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优先选用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同时鼓励贫困户就近就地务工,让很大一部分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了灵活就业,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实现了贫困户与农业经营主体的“双赢”。

“以前过完初八我就外出了,今年没想到一场疫情把我的行程全部打乱了,天天在家闲着没事做干着急。后来帮扶干部肖娟把我介绍到村里的农业扶贫基地,我在那边干了一个多月,领了3000多块钱的工资,真的很感谢帮扶干部和村里的扶贫基地。”该镇尉迟寺村贫困户赵成礼笑着说道。

随着全镇农村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的日益增多,春耕春种等农忙时节急需不少短期务工人员来帮忙,随叫随到、工资适中的“农事钟点工”便成了种植大户们的“香饽饽”,也成了农民实现灵活就业的好去处。尤其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很多贫困户不能及时就业,存在着已脱贫户有可能返贫的危险,该镇考虑这一实际情况,在疫情稍微缓解后,及时号召复工复产经营主体优先聘用贫困户,同时在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很多贫困户即使在疫情期间也能够及时找到工作,保证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不受影响,巩固了全镇脱贫成果。

“今年我们的蔬菜大获丰收,正好赶在春节期间上市,为保证群众的‘菜篮子’不受影响,我们需要大量的人工来采摘这些蔬菜,由于受疫情影响,很多人不能外出,招工成了我们面临的难题,后来跟村里协调,村里及时给我们安排了一部分临时工,解决了我们的难题。”许疃镇尉迟农业扶贫基地负责人毕井连介绍说。

“我们的‘农事钟点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个人‘一对一’服务,一种是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实行抱团发展模式,这两种模式不仅保证了农业生产,也为农民就业增收提供了新途径。”许疃镇分管农业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镇“农事钟点工”近2000人,其中贫困户200多人,绝大部分实行“日薪制”,务工价每天在70—150元之间不等,月收入2000元以上,实现了就业、增收双丰收。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