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市粮食总产499.7万吨,居全省第2位……农业发展可谓是硕果累累,这也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础。要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还须紧紧抓住乡村振兴这一“牛鼻子”。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乡村振兴”的话题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
要种出更多优质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新建高标准农田40万亩,新增优质专用粮食种植面积10万亩、设施蔬菜种植面积4万亩,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50万亩以上。市人大代表王全华建议,当前要以高标准农田为主战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这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需要。
当前,人们对优质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市人大代表孙建强建议,要加强优质粮食功能区建设,提高优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满足市场对优质粮食的需求,这样才能增产又增收。
让农村经济“活”起来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三权分置”改革,整市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完成“三变”改革的村达85%以上。探索成立村级集体经济投资联合体,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对此,市政协委员马芳建议,要做好前期宣传工作,增强村干部和农民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要性的理解和认知,同时加强政策和项目扶持,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创造更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2020年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2个、农民合作社6个。市政协委员孙修亚建议,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成并完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配套的综合服务体系,充分提振农民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与旅游、康养等深度融合。如何推动乡村旅游的繁荣发展,市政协委员王改凌建议,前期要科学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在规划过程中突出亳州特色、乡村性、地方性、传承性。还要制定完善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政策法规,使开发和发展过程有制可循,有法可依。
乡村要美出新“净”界
振兴的乡村,也是美丽的乡村。《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要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稳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56个……完成人工造林3.5万亩,建设省级森林城市1个、城镇4个、村庄30个……
实现乡村生态宜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必要性、紧迫性更加凸显。市人大代表黄西亮建议,要加快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开展农村污水处理,完善村庄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有效提升村容村貌,让美丽乡村成为现实。
农业强、农村美,还要农民富。《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2020年,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联合体60个……加强“绿色亳农”品牌培育,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32个。市政协委员杨清福说,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产品深加工,延长农业生产链,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名优农产品,这样才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