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19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信念之路靠毅力坚守,初心虽有,但善始善终者却很难。2018年10月,我接到任涡阳县西阳镇王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的通知,之后我就暗下决心:一定不忘驻村初心,牢记帮扶使命,与同志们一道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决不辜负组织上的期盼和嘱托。
丁景良(左)走访扶贫工厂
养殖扶贫,传授脱贫致富经
5月11日,周一,我们工作队拿到了王桥村特色种养补贴清册,我仔细看了一遍,并与去年的表格进行了对比,我非常高兴。按照县里规定,养羊户每户养殖数量达到6只,养鸡户每户养殖数量达到100只,即可达标,达标的养殖户可以享受养殖补贴,一只羊每年补贴400元,一只鸡每年补贴15元。我们村的种养达标户今年达到了22户,比去年增加了3户,种养规模增加了三分之一。
我立即召集工作队其他两位同事逐户走访核实,询问他们在发展特色种养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尽快解决。
我们来到贫困户郑文化家,正赶上老郑在喂羊。他家是养羊达标户,今年养了30只本地山羊。看到我们工作队来了,老郑停下手中的活儿,和我们唠起家常。当老郑得知今年可以拿到5000元养殖补贴,老人家脸颊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连声称好。
过去老郑想养羊,但是不会养,也没钱养。工作队驻村后,帮他申请了产业发展资金让他买了山羊,为他申请了特色种养补贴,学校还定期免费送技术上门。眼下,他的羊只只膘肥体壮,一年仅养羊就能增加收入15000元。
郑文化以前是村里的困难户,身体虽没有什么大病,但年纪大了,不能出去打工,又没有一技之长,守着2亩薄田度日。现在每天一早就起床打草喂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精神也好了很多,现在他家人均年收入超过了20000元,彻底摆脱了贫困的帽子。
走访完养羊户,我们又来到了养鸡户李建家里。李建共养了2100只鸡,在之前的走访中我们就了解到,受疫情影响,春季活鸡和鸡蛋销量均受到了影响。得知这个情况后,我立即与我校沟通,积极发动在校教职工购买来自王桥的土鸡蛋。我们利用周末回校的时机,为李建等养鸡户代售土鸡蛋。这次我们又帮他联系了一些客户,打算再收购一些土鸡蛋,本周末我们回蚌埠,帮他带回去销售。
“有了工作队的帮助,我们发展产业没有了后顾之忧,脱贫致富更有信心了。”李建说。
车间扶贫,保群众持续增收
5月12日,我带着两位同事来到了王桥村的扶贫车间,车间里魏振中等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正在忙着洗鸭蛋。扶贫车间负责人、千湖禽蛋厂王倩茹总经理迎了出来。
一个多月之前,王倩茹还愁着没有工人,无法复工复产,很多鸭蛋堆积在那里没人处理。我们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广泛宣传,动员了魏振中、李建、李义民等6人来车间务工,彻底解决了该厂招工难的问题。车间复工以来,运转良好。
“现在外出打零工也不好打了,车间复工不但让我们这些贫困户消除了返贫的后顾之忧,而且收入更稳定了。”贫困户魏振中说。
自2月份返村以来,我们工作队坚持“两手都要硬,两仗都要赢”的工作目标,一边抓紧疫情防控,一边抓好春耕生产和就业务工,通过增设公益岗位,组织贫困劳动者免费乘车返岗复工,鼓励扶贫车间和农民合作社吸收贫困劳动者务工等举措,保障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充分就业,获得稳定的收入。
在这次走访中,王倩茹告诉我,虽然现在工厂顺利复产,用工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过去他们从全国各地可以找到充足的货源,但是受疫情影响,进货渠道少了,目前货源有些紧张,这样会大大影响销量。
我们了解情况后,告诉王倩茹不要着急,我们会尽力帮助联系周边地市的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助其寻找好货源。
项目扶贫,促进村产业发展
5月13日,我一大早就把伟侠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李晓侠、王桥村党委书记王杰、西阳镇农综站站长裴华超三位同志聚到了村部,共同商议一件事:村里的草莓大棚选址在哪里,大棚如何设计,该引进什么样的草莓品种?会上大家各抒己见,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决定经过进一步论证,争取下周拿出最终方案。
这个项目来之不易,今年3月13日,在亳州市脱贫攻坚培训班上,我指出了贫困村的发展困境,并提出了对策,得到了市县领导的认可,县领导安排县扶贫局、农业农村局多次来村部实地调研,最终促成50万元产业扶贫项目落户王桥村。
此项目我们是在借鉴亳州谯城西苑草莓、蒙城道源葡萄、岳坊万亩莲藕产业发展经验模式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依托伟侠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建造王桥村草莓种植阳光大棚,并明确了双方责权利和收益分配比例。
项目批示下来之后,我和同事张海亮便第一时间赶赴县城办理项目资金审批流程,目前50万元的草莓阳光大棚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已打入村集体账户。项目建成启用后,这又将给王桥村创造每年3.6万元村集体收益,带动10位贫困劳动者在此务工就业。李晓侠当天给我打电话说:“我一定把草莓大棚建设好、管理好、经营好,村里的收益分红一分钱都不会少,你就放心吧!”我听了十分欣慰,我告诉她,让她撸起袖子加油干,带着贫困户一起干,工作队还将把安徽科技学院今年捐助的5万元资金用于为合作社建造一座高标准养殖大棚,帮助伟侠果蔬专业合作社努力打造成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发家致富。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收官之年,扶贫扶到最后全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了,王桥村还有2户7人没有实现脱贫。行百里者半九十,我知道我们肩负的光荣任务还没有完全完成,我暗下决心:全面小康一个不少,不收全功决不撤离。(丁景良/叙述 记者 曾莹莹/整理)
人物小记
丁景良,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2018年10月被省委组织部选派到涡阳县西阳镇王桥村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在职期间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工作队成员,聚焦“三精准”,狠抓“三落实”,坚持“一抓双促”,2019年,王桥村顺利实现了基层党组织登高计划和年度脱贫攻坚任务,个人获得涡阳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安徽科技学院在全省定点帮扶单位考核中获得“好”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