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志愿者王成良精准扶贫故事:用真情温暖贫困群众的心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志愿+扶贫” 开创工作新思路

王成良现任亳州经济开发区税务局办公室主任,区局机关第二党支部书记,区局扶贫工作队长,亳州市委组织部第三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指导员。作为一名在稽查和征管奋斗二十多年的税务人,2016年开发区扶贫工作开展之初,王成良就被组织指定为开发区税务局精准扶贫和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负责人,从此与精准扶贫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开始参与扶贫工作时,王成良也存在过迷茫情绪,不知道该从何入手,不知道工作如何推进。但是,王成良很快沉淀下浮躁情绪,秉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认真研究工作要求,通过多种方式主动与当地党委、政府取得联系,参与到当地扶贫各项工作中。群众存在哪些困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哪些?立足现实,摸清底数,深入到贫困户家中去,与他们交谈交心,了解他们的现实需要,是王成良最关心和关注事情。王成良先从村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主动与本单位及上级有关部门联系,争取技术、资金扶持与工作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用真情温暖贫困群众的心。

在长期从事两项工作的工程中,王成良累积了较为丰富的帮扶经验,发现扶贫工作与爱心志愿服务工作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整理过工作思路后,王成良与开发区的24名扶贫队长开创了“志愿+扶贫”工作新模式,在市局和经开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主动发起成立了“亳州经开区纳税人权益保护志愿者协会党支部”。经经开发区管委会推荐,市委组织部批准,由王成良担任了该协会党支部的党建指导员。

在志愿活动中,王成良尤其注重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发扬“团结、奉献、友爱、互助”的精神,号召青年团员积极参与其中,引导120名志愿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精准扶贫活动,取得显著效果。在共青团中央“志愿汇”平台系统中可查询到的,有165人次的志愿服务时长共计51838小时,全国排名第248名,亳州市排名第1。开发区税务局机关党总支和“亳州经开区纳税人权益保护志愿者协会”党支部联合组织开展的“开发区党员志愿者精准扶贫项目”荣获2018年度亳州市优秀青年志愿者项目。

心系贫困户 锄好精准扶贫田

如果说有什么信念支持着王成良在扶贫路上越走越远,那就是这句话——“党和国家发扶贫政策的阳光要照在每一个贫困户身上,在扶贫路上不能让一个人掉队。”既然要帮助贫困群众顺利脱贫,就要扎扎实实地干,实实在在地帮,不能喊虚口号,不能搞扶贫形式主义。

王成良帮扶的贫困户马魁标其妻子张华军身患尿毒症,治疗花光了家中积蓄和拆迁补助,现在每周需要到人民医院透析三次,无力支付治疗费用,王成良与社区干部到市医院和扶贫办帮助办理享受健康扶贫的政策,解决后顾之忧。

王成良帮扶的贫困户张世界因车祸花光家中积蓄和拆迁补助,本人失去劳动能力,俩个孩子一个读技校,小女儿上幼儿圆需要其妻子接送,家中无收入来源,因拆迁借住亲友家中,王成良与社区干部帮助其申请廉租房解决住房问题,帮助申请教育扶贫政策解决子女就学问题,帮助其妻子在世纪花园小区找到一个保洁工作,每月收入1000多元,把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贫困户身上,健康扶贫不让一个人掉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哪一家的孩子该上学了,哪一家的老人在病床上,哪一家遇到紧急困难了……王成良总是牵挂在心上,第一时间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和困难。“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有用真情和汗水才能谱写动人的敬业之歌,经过长期的努力,王成良的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困难群众的高度认可。

从2016年12月28日到2017年12月28日,王成良帮扶了经济开发区第二管理区崔寨行政村93户贫困户,取得了一些成绩,截至目前,已脱贫77户,其余16户未脱贫贫困户,也已全部享受国家兜底保障扶贫政策。2018年因区划调整,帮扶经开区第六管理区石大营行政村63户贫困户,截至目前,已全部脱贫58户,其余14户未脱贫贫困户,也已全部享受国家兜底保障扶贫政策。

机构合并后,王成良的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改变,国地税成为了一家人,这也是王成良进一步推进扶贫工作的一个契机。作为扶贫队长,王成良责无旁贷,一如既往积极投身扶贫事业,组织原开发区地税分局春风志愿服务队与原开发区国税局小水滴志愿服务队密切配合,共同开展扶贫活动。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进村入户一一调查贫困户的家庭收入、就业就学、拆迁还原款是否到位等基本情况一一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填写扶贫手册。经过一系列的协调沟通工作,经开区税务局签订了《单位包村定点帮扶承诺书》,单位个人签订了《个人帮扶贫困户承诺书》,同时每月向经开区扶贫办上报扶贫月报表,记录单位走访情况。利用手机互联网APP“亳州扶贫”,用文字、照片、音频记录下区局税干走访的一言一行。扶贫之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越走越宽广,扶贫举措的效果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弘扬正能量  爱心志愿汇成海

扶贫工作是国家大计,王成良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开展仅靠一个人、一个单位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进一步发动起更多人的力量,形成社会合力。

为了深入践行“志愿+扶贫”的工作新模式,也为了扩大扶贫工作影响范围,除了落实国家的扶贫政策外,王成良把入户调查统计的贫困户情况一一列出,在贫困群众和愿意帮扶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之间牵线搭桥,把群众的困难反映给企业,把爱心企业的帮扶意愿传达给贫困群众,做好扶贫引路人,让爱心落地开花。南京的一个亳州籍爱心人士帮助一名军官遗孀的孙子解决从初中到大学十年的学费,一名亳州籍上海物流公司老乡帮助四名贫困大学生就学……桩桩件件,都浸透着社会爱心人士为扶贫事业奉献的心血和汗水,证明推动扶贫工作向上向好的社会合力正在形成,作为见证人和牵线人,王成良感到无比光荣和满足。

除此之外,“捐衣扶贫”、“希望工程”、“冬日暖阳 微爱圆梦”,每一个扶贫活动,王成良都积极参与其中。“捐衣扶贫”中,组织党员志愿者捐款16180元,帮助购买衣服101件。“希望工程”活动中,组织捐款20000元,帮助24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子女申请享受希望工程助学金。“冬日暖阳 微爱圆梦”活动中,通过党员个人自愿认领的方式,帮助涡阳、利辛、蒙城、谯城区的36名留守儿童实现微心愿。和同事运用志愿汇的网络平台招募志愿者积极参加药都时空的爱心送考活动,将扶贫公益传播的更广更远。连续四年,共计组织爱心送考车286台,接送考生1700多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78人次。

王成良相信公益之举会感染他人,爱心会广泛传递。通过党员志愿者活动,一些年轻人对党的认识改变了,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入党,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加入到扶贫公益事业中来,传递正能量。这是王成良的初衷,而在实践中,年轻人也学会了感恩,这是相互影响的力量。王成良在扶贫的路上越走越远,也越走越坚定,王成良坚信这是一条无比正确的道路,爱心终将汇聚成海,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将有更多的青年人、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国家的扶贫事业中去。

(责任编辑:马明亚)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