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全国两会
亳州新闻网讯 5月24日,全国政协委员、亳州市政协副主席马露在接受新华财经采访时指出,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消除绝对贫困后,并不意味贫困问题的消失,贫困依然以新的形式和表现存在,我国扶贫工作的重心将转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加快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刻不容缓。”
对此,马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持续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把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作为各级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沿用现有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架构机制,推动解决相对贫困具体工作,确保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后,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干劲不减。
第二,科学把握认定标准,精准识别人员对象。认定标准应统筹结合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等因素;相对贫困户的识别应按照目前贫困户识别的程序,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接受监督。
第三,系统谋划帮扶路径。将解决相对贫困纳入乡村振兴战略重大议题,以规划为引领,夯实长效脱贫基础,继续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实行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结合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产业、就业、教育、健康、职业技能培训、易地搬迁、保障兜底等各类政策举措,将脱贫工作转变为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增长点,构建脱贫和防范返贫的长效机制。
第四,织密社会保障体系。将老弱病残等无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人口,逐步纳入低保兜底保障范围。加大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供给,针对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的人群,因人施策,兜底补短,从根子上阻断贫困蔓延和代际传递。延伸涉农保险覆盖面,在提质、增效、扩面上持续发力,从源头上提升农民家庭抵御自然风险能力。
第五,持续凝聚各方合力。各级政府在财政、财税、金融等宏观政策制定过程中,尽可能扩大贫困家庭、贫困人口的受惠范围,加大政策扶持。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不断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的格局,将工作重心由对绝对贫困的集中攻坚逐步转为对相对贫困的日常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