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成了致富“领头羊”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郑文和他的扶贫羊

亳州新闻网讯 “作为一家之主,我得为妻子和孩子去奋斗。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不是等来的,我必须得尝试。”说起这几年的生活变化,贫困户郑文用朴素的话语道出内心真实的想法。

郑文是蒙城县王集乡许寨村大郑庄贫困户,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妻子郑远龚肢体四级残疾,家里的经济来源全靠郑文打零工,还有地里的庄稼收入。提到之前的生活窘境,郑文直言压力大,不知道苦日子啥时候才能结束。

2014年,郑文一家迎来了转折,他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始享受教育、医疗等扶贫脱贫政策,解决了生活后顾之忧。

走出贫困,郑文决心继续改善生活,于是把山羊养殖作为目标,风险小、成本低、有养殖经验。但在购买山羊时,他遇到资金难题,村两委得知后,第一时间积极协调联络、四处奔走,为他争取到了小额无息贷款的支持。

为了买到优质品种的山羊,郑文专程赶到山东实地考察,最终买回了十几只山羊作为种羊。规划场地、搭设羊圈、采购饲料……郑文的养殖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家人也非常支持他的想法。

然而,就在快上市时,山羊开始陆续生病,一开始几只,后来十几只,后期开始死亡,郑文犯了难。在村干部的联络下,县畜医技术人员来到郑文家,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他分析山羊生病的原因,提供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山羊生病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这时,郑文意识到养羊需要专业技术,于是多次参加村里和乡里举办的养殖技能培训班,提升养殖技术。通过潜心学习技术,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他逐渐探索出了山羊养殖的一整套方法。

目前,郑文家的山羊已经达到了80多只,年收入可达两万多元,经济状况得到很大改善,渐渐成了村里的养殖能人。下一步,郑文计划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带动其他群众共同发展山羊养殖,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用政策扶持和示范引领的方式,让村民由输血向造血转变,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许寨村村长徐涛涛说道。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