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增强经济韧性 亳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我市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多措并举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增强经济韧性。

强化要素保障 构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亳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亳州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亳州市支持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等10余个政策文件,让创新服务成链条、成体系。着力深化市校(院)合作,先后与江南大学、天津药物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亳州离岸孵化中心,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创新政策资金兑现进度,兑现奖补资金2390万元,惠及51家企业的209个项目。

培育创新主体 建强科技创新平台

我市坚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把发展重心、资源聚焦到创新力培育上来,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予以重点扶持,推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加速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步伐,今年共有45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3月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10.2%,居全省第四位。新组建1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涵盖了生物医药、农产品深加工、电子信息等领域,目前,我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9家。

加快科研攻关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市科技重大专项中,增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攻关专题”,重点加强临床诊疗、新药研发、生物医用材料、大数据疫情防控、高效检测仪器设备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对获得国家、省立项的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在当年给予配套资助,对科技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加速研发创新的科技成果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开展市级应急防控科技攻关,17个项目获批立项,立项资金366.5万元。1-4月份,全市累计登记安徽省科技成果63项,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5300万元。济人药业生产的疏风解毒胶囊入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五、六、七版)推荐用药。

强化创新支撑 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

我市筹划设立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建立全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推动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加快实施,引导和带动民间资本、金融资本等投资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3月份,我市召开政银企对接会议,加大金融对科技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22家科技企业参与,现场签约2760万元。

优化营商环境 加大科技服务力度

市科技局不断优化服务方式,疫情期间将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延期验收,通过协调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在孵企业减免租金56.2万元。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组卷、认定工作“无纸化”,实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申报材料,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实行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组卷、认定工作全流程“网络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业务实现线上操作、零跑腿。开设高新技术企业“空中课堂”,以直播方式不间断地开展免费网络培训、政策解读,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一对一”帮扶,采用“网络直播会议+转播”的互联网授课方式,以“不见面”方式开展指导,共举办各类培训15期,培训2800人次。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