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文:秸秆禁烧再忙 也丝毫不放松扶贫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020年第23周

谯城区城父镇陈小寨村是全区五个基层软弱涣散村之一,与邻县涡阳交界,全村共有贫困户53户129人,目前已脱贫52户128人,胜利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我出生在农村,也工作在农村,我对农村有感情。从五年前派驻到农村做扶贫工作,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帮群众办实事,帮助他们拔掉穷根,不让一个人掉队。现在虽然我们村大部分贫困户已顺利脱贫,但我还要和工作队队员们一起想办法确保他们不返贫,真正走上致富的道路。

                                                 张俊文(右)在木业工厂进行安全生产宣传

禁烧队伍帮午收

目前正值麦忙季节,我们村秸秆禁烧工作开展以来,成立了12个秸秆禁烧指挥部,印发了宣传单。每个指挥部由三名成员组成,下设组长一名,队员两名,轮流值班、日夜坚守,确保不发生一处火情。我作为村里的秸秆禁烧宣传员、监督员,每天都要和扶贫工作队的其他队员们一起到各个指挥部巡视。

6月8日上午,我们来到李庄指挥部,要求队员们一定要观察好、监督好,避免出现任何火情。同时,尽其所能帮助村民抓紧抢收抢种。

唐进标是陈小寨村唐庄的返乡创业青年,他家种植了200多亩的小麦和玉米,我们寻访时,一起帮助他抗旱、抢种玉米。

6年前,唐进标在外打工结识了一位四川姑娘,二人一见钟情,相约回家创业。办完婚礼后,他们就定下了流转土地的目标,流转了村里200多亩土地,种植小麦和玉米。我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高兴,他们不用再远离家乡和亲人,还可以带动一些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我一方面鼓励唐进标大胆创业,一方面也给他布置了扶贫任务,希望农田需要招工时,尽量让贫困户参与,最大限度的帮助贫困农户增收。贫困户在唐进标的农田里打工,做些拔草、管理、施肥、打药等工作,每人每天可获得70元的收入。

现在我们村的发展越来越好了,我会继续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返乡创业,并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张俊文帮助村民抗旱

禁烧扶贫两不误

忙秸秆禁烧,也不能忘记扶贫。唐进义是我最牵挂的贫困户,他今年75岁,无儿无女,身有残疾,早已失去了当年挖沟挑土的那份虎劲,前几年又得了哮喘,半夜里一口气上不来,就需要紧急去医院。他的老伴儿也是疾病缠身,所以我三天两头就要过去一趟,看望一下老人。

6月8日下午5点多,我刚走到巷口,站在家门口的唐进义就看到了,他拄着拐杖上前迎接。看我搬着慰问品,老人又开始重复那句话:“以后你来,就不要再给我带东西了,我有吃有穿,有钱花,看病不要钱,月月还发钱。”

天热了,我给老人买了床凉被,告诉他不要不舍得用。老人连连点头,紧紧拉着我的手,带我到屋里坐。“我无儿无女,你们这些好干部就是我的亲人。”老人激动地说。

告别唐进义老人,我来到了前方楼村的蒋建涛家。蒋建涛是远近闻名的孝老爱亲文明户,也是一个困难户。他的妻子23年前因脑梗变成了植物人,不能言语,不能吃饭,不能方便,一切全靠蒋建涛一个人照顾。他的事迹感动着无数人,去年蒋建涛被评选为“谯城好人”。

虽然蒋建涛不是贫困户,但驻村以后,我也经常帮他寻医问药、干干农活,和他聊聊家常。去年,我把蒋建涛的情况向工作队汇报后,工作队在村部上党课时,把他请到了现场。他讲述了自己不离不弃照顾患病妻子23年的事迹。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位党员,大家纷纷表示要在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他这种不放弃、执着坚韧的精神。

“有什么需要的,你说,别自己扛着,我们大家都能帮忙。”走访时,我对蒋建涛说。“我知道,我知道,让你们操心了。”蒋建涛露出憨厚的笑容。

“造血”才能不返贫

我们村范庄的范宇浩,今年35岁,是一个有志青年。前几年在浙江一家木业工厂打工,一边干一边学,2017年,他回家自己单独筹集资金成立了顶康木业加工厂,主要消化当地的杨树,加工成各类椅背,外销全国各地,现在工厂年产值达500多万元。目前工厂有14名工人,都是本村村民,也包括贫困户,切实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6月9日下午,我来到范宇浩的工厂走访,并为厂里的工人送去了一些矿泉水。“一定要注意安全,注意防暑,厂里都是木材,天干物燥,一定要注意防火。”我现场向工人宣传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散发了秸秆禁烧宣传单。

交流中,范宇浩告诉我,他想继续扩大规模。我鼓励他放心大胆地去干,我们扶贫工作队可以帮助他联系扩建事宜。工厂扩建,不仅对范宇浩是好事,对村里的群众也是好事。范宇浩说,工厂扩建后,他会吸纳一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助力脱贫攻坚。

陈小寨村的土元养殖大户唐进永今年51岁了,也是一个在事业上不服输的人。前几年他外出学习,自己钻研,学得了养殖土元的技术,一干就是7年,今年投资26万多元,预计年收入可达50多万元。他自己致富也没忘记乡邻,还无偿把技术传授给愿意发展养殖的村民。因土元养殖的好,吸引了一些外省人过来参观学习,他也都一一传授经验。

我鼓励贫困户唐进魁和唐进得也学习养殖技术,并将他们带到了土元养殖场,唐进永表示,愿意低价供给他们土元种子,二人非常高兴。

产业“造血”才能让贫困户真脱贫不返贫,我们扶贫工作队会鼓励更多贫困户发展产业,让他们真正拔掉穷根,走上致富的道路。(张俊文/叙述 记者 曾莹莹 文/图)

人物小记

张俊文,谯城区政协办公室主任科员,先后两次参加扶贫下派。2015年2月派驻谯城区城父镇蒋楼村,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三年时间顺利完成该村扶贫工作。2019年4月,张俊文再次主动请缨到城父镇陈小寨村驻村至今,任该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在下派期间,其妻子身患肺癌,他克服困难、坚守岗位,目前村内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