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课,讲授朱自清的《背影》。一段歌曲把学生带入课堂情境中。因为嗓子疼,我只好选用配乐配画朗读,学生听读,圈画写背影的语段。听着深情的朗读,看着一幅幅画面,不知怎的,我的泪流了。眼前交织着的是父亲活着的一幅幅画面……
那年麦收时节,天气出奇的热,大人们起早贪黑在地里干活。我们放学回家也要帮忙。
一天,老师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你被评为地区三好学生了!交两张照片,到时还要盖钢印。”我听了十分高兴。只是那年月,我哪里有照片?怎么跟大人说呢?家里都忙死了,爸爸恨不得有分身术。
回到家里,我怯生生地把老师的话告诉爸爸。爸爸顾不得洗脸,向邻居借一辆自行车,带上我就往集市赶。妈妈追出来,喊着:“明天就有雨,咱俩啥时候能割完。”爸爸弓着身骑车,嘱咐我要坐稳,也顾不上搭理妈妈。我坐在他身后,我看到爸爸后背都汗湿了。汗衫上一块块白色的印迹,哎!也不知汗湿过多少次。我心里后悔极了。万一下雨了,我家的麦子……想到这里,我说道:“爸爸,还是别去了。我跟老师说我不要了。”“别担心,很快就回来,地里活能干完。你搂紧点,我骑快点。”我靠在爸爸宽厚结实的后背,幸福的暖流在心底荡漾。
照完相,爸爸给我买一个烧饼,笑呵呵地说:“吃吧,爸奖励你的。”我让爸爸吃,他一个劲地说:“爸不饿,再说,这烧饼不顶饿,一会儿回家,你妈该做好饭了。”爸爸又把我送到学校,就急匆匆回家了。
后来,妈妈说:“爸回家连饭都没吃,几乎割了整整一夜,才把麦子割完。”但是爸爸什么也没说。
上中学时,上晚自习。我家离学校大约三里路。虽说不远,但毕竟是晚上,一个女孩子自己回家,爸爸不放心。那时庄稼地里活,全靠手工,我们家全指望爸爸一个壮劳力。妈妈说:“你别去接。她习惯了你去接她,一旦忙起来,没时间,咋办呢?”爸爸觉得妈妈说的有道理,但他终究不放心,只要一有空就去,有时就站在村口等。
冬天的村庄沉睡的早,每晚我战战兢兢的,只要远远看到影影绰绰的身影,我的心就有底了,脚步也不由得加快了。爸爸一见到我就问:“怕不怕?冷不冷?今天学得怎样?”有时,我们也聊一些生活琐事,爸爸说他在部队当兵的事,我一听就来精神,也给爸爸说说学校的新鲜事。平常我一个人走,真是煎熬。我的小心脏咚咚跳得快极了,两旁的松树鬼影一般。有爸爸在,我什么都不怕。爸爸攥着我的小手,心疼地说:“冻坏了吧,爸给你焐。”
爸爸的手真大呀,大的可以托起天空;爸爸的手,真暖呀,我冻僵的小手一会就汗津津的。我拉着爸爸的手一跳一跳地走,我的小辫子也快乐地舞蹈。
最难忘有月亮的晚上,月光下一大一小的身影拉得老长,我一手拉着爸爸,边走边踩影子,甚至跑到爸爸前面,等到影子超过爸爸的影子,大声说:“爸爸,我超过你了。”爸爸乐呵呵地说:“爸爸骄傲!闺女超过我了。”我们都笑了。我们的笑声在夜空中传得很远很远。
少年的时光定格在那条小路上,父女相伴的身影也定格在记忆的画布上。
今天,在这间温情的教室,听着朱自清的《背影》,时光的河流又泛起朵朵浪花,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只是父亲已在天堂,那一份深深的父爱永存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