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过亳州好人评委会评选,2020年5月份“亳州好人”揭晓,他们分别是: 孝老爱亲好人宋文超、张华荣,见义勇为好人侯利华,敬业奉献好人丁成宽,助人为乐好人夏超华,助人为乐好人刘玉生。
孝老爱亲好人宋文超、张华荣:好公婆十余年照顾瘫痪儿媳
宋文超,男,1938年11月生,张华荣,女,1943年11月生,夫妻二人系蒙城县篱笆镇戴园村村民。
在篱笆镇戴园村,一提起宋文超、张华荣老两口,村民们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十年来,这两位老人一直尽心尽力地照护瘫痪在床的儿媳。
儿媳刘月芬1997年嫁到宋家,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3月,儿子宋中刚患病离世,刘月芬也瘫痪在床。
此时宋文超已年届古稀,老伴张华荣也已66岁,且患有双脚麻木的病症。但看到儿媳瘫痪在床,尚有孙子孙女需要抚养,宋文超老两口强忍失子的悲痛,以百倍的勇气与信心,用颤巍巍的肩头挑起家中全部的生活重担。宋文超精心打理家里的责任田,保障全家五口人一日三餐。张华荣顾不得自己的病,每日操持家务,照顾儿媳妇。
一日三餐,都是靠婆婆颤巍巍的双手端来,还要给自己洗洗涮涮,每想到这些,刘月芬就会流下泪水。2014年,宋文超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由政府兜底,过上了“两不愁三保障”的生活。2017年12月,宋文超一家光荣脱贫。张华荣经常语重心长地开导儿媳,过日子往前看,不要胡思乱想。
公婆如此体贴、大仁大义,尽管瘫痪在床,刘月芬也要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重拾小时候学会的编织技术,给公婆织毛衣、打棉鞋,以此答谢公婆十余年如一日的不离不弃。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张健点评:中年丧夫、瘫痪在床……刘月芬是不幸的,但遇到了宋文超、张华荣这样的好公婆,又是她这辈子最大的幸运。而两位老人,十余年来把爱和责任倾注在儿媳、孙子身上,不离不弃,用爱诠释亲情的温度。
助人为乐好人夏超华:创业路显身手 公益路不停步
夏超华,男,1979年8月生,中共党员,亳州市谯城区观堂镇夏庙村居民,苏州市新广益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夏超华出生于亳州市谯城区观堂镇的一个农村家庭, 1997年光荣参军, 2002年退役后,经商闯出了一片天地。
作为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夏超华从小吃过很多苦,创业稳定成功后,抱着一颗感恩的心,他十分热衷公益事业。他通过宁波的一位朋友陆续给西藏的学校捐款三次,合计33万元。他人在苏州发展,却从未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2019年暑假,一次性给观堂镇夏庙小学和刘集中学捐赠格力空调24台。同时,他还在苏州给家乡人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现在他又在亳州开办了一个新工厂,运营后会给家乡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夏超华也和大家一样,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变化。他第一时间给自己公司所在地苏州吴中区红十字会捐款20万元,用于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同时为观堂镇捐款20万元,用于疫情防控工作。
其实,夏超华做得还很多。成功后不忘为战友排忧解难,为家庭困难的战友提供资助,让有意愿的战友到自己公司上班,在苏州胥口镇资助困难学生,获评苏州吴中区胥口好人……
面对夸赞,夏超华却平静地说,“我只是做了一名退伍老兵和共产党员该做的事。”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张健点评:精忠报国,自强不息,努力奋斗,造福社会……这些让人心生敬意的事迹,难得地融合一个人身上,这样的好男儿,不管是在苏州,还是在亳州,都是妥妥的!
见义勇为好人侯利华:毅然破门灭火 救出两个孩子
侯利华,男,1956年2月生,家住涡阳县郝庄菜市街二巷,涡阳县开发区巨人小区保安。
“如果不是你及时赶到,我们的两个孩子可能此时已经不在人世了,你是他们的救命恩人。”1月17日下午,涡阳县巨人小区内,一对夫妇围着保安侯利华不停地感谢。
原来,当天下午3点多,侯利华值班的时候,他远远地看到11号楼的一楼层冒出滚滚浓烟,他立即意识到可能是该楼层某住户家中着火了。侯利华立马一边奔向现场,一边向保安主管报告。
当侯利华赶到事发业主家中时,只见房门紧闭,从屋里传出小孩子的叫喊声。情况万分紧急,侯利华用身体撞、用硬物砸,打开了房门。只见屋内浓烟滚滚,火势已经漫过头顶,侯利华不管这些,他朝着小孩呼喊的地方冲过去,两个10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被浓烟呛得不成样子。侯利华快步上前,一手抱起一个、一手拽着一个,就往外跑。这时候刚好他的同事也赶到现场,侯利华把两个孩子交给同事后,重新投入到火灾“战斗”中。
虽然火灾被扑灭了,但侯利华却因室内浓烟太呛,救火时间太长,身体发生了不适,被同事搀扶着走出火灾现场。
火灾发生后,业主急忙赶回家中,虽然家中一遍狼藉,但得知两个孩子平安无事,心情非常激动。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张健点评:发现火情及时处理,是为智;不顾危险火海救人,是为勇。从你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智勇双全的侠义精神。职业不分贵贱,奉献不论大小,即使是做着一份最普通的保安工作,也让人感到了更多的心安。“保安,就是保护您的安全!”
助人为乐好人刘玉生:投身农村公益 积极回馈社会
刘玉生,男,回族,1967年11月生,中共党员,谯城区魏岗镇高楼村人,现任谯城区魏岗镇谭营村村干部,谯城区魏岗镇爱心志愿者协会会长,魏岗镇曲艺社协会秘书长。
2002年起,刘玉生就走上了公益之路。当时刘玉生还在外地创业。2008年汶川地震,他个人捐资1000元,还发动亲朋好友,向灾区捐款捐物。
也就是2008年,刘玉生回到家乡发展,高票被高楼村村民选为村委会主任。当选后,刘玉生努力当好发展“领头雁”,在村容村貌、脱贫攻坚等工作中都做出了突出成绩,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
同时,刘玉生不忘公益事业。2015年5月20日,在刘玉生的倡导下,谯城区魏岗镇爱心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该协会是全市第一家乡镇级爱心志愿者组织,刘玉生当选为会长。
四年里,刘玉生积极联系爱心人士,吸收会员,与企业结对,筹措爱心款项,组织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开展孝老爱亲、互助友爱宣传活动等,魏岗镇爱心协会资助优秀贫困家庭小学生20名,慰问清洁工100人,发放慰问金两万多元,慰问贫困户100多户次,发放慰问金一万多元。
至今,魏岗镇爱心志愿者协会已有会员近300人,还成立了协会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10名,预备党员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名,激发党员在协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刘玉生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爱心协会中来。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卢健点评:你把助人为乐当做家常便饭,不仅自己做,还让爱的温暖不断扩散传播,汇聚成满满的正能量,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奉献担当,这是爱的传递。
敬业奉献好人丁成宽:半辈子“孩子王” 依然痴心不改
丁成宽,男,1965年8月出生,现居住在亳州市谯城区颜集镇,系颜集镇中心小学语文老师、教务主任。
1984年,高中毕业的丁成宽回到家乡,在张庄小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把更多的孩子培养成人、成才,是他从教的初心。三十多年来,这个初心一直在激励、鞭策着他。“丁成宽,天天和孩子们混在一起,这一生你值得吗?”每每有朋友与他聊起这个话题时,他都是微笑而坚定地说出两个字:“值得!”
2018年5月,丁成宽下班回家途中不慎摔伤。一检查,左脚脚踝、右手骨骨折!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丁成宽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但经过治疗后,刚能下床,丁成宽就央求妻子用电三轮拉他去学校。“这几天没进班,孩子们的成绩万一落下来了怎么办?”妻子拗不过他,只好每天拉着他去学校。
这样的情况,丁成宽坚持了一个多月。后来医生告诉他,如果在家休息,二十多天就能正常行走。但对丁成宽来说,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
这些年,丁成宽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学生身上,特别是那些身体或智力有缺陷的学生,他更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丁成宽曾教过一个患有唇裂被遗弃的学生。在丁成宽的帮助下,这个学生告别了自卑,变得健康、活泼,在学校组织的法制歌曲进校园比赛中,还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这么多年来,丁成宽总是春风化雨般温暖、滋润着孩子们,呵护着每一个孩子茁壮成长。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卢健点评:三十六载如一日,矢志不渝扎乡村,你用一个教育者的初心践行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使命。春风化雨,你用人生中最美好的芳华陪伴着农村娃。你最大的荣誉就是“值得”,展示的恰恰就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姿态:立德树人、师德至上、乐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