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近日,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下发通知,决定于7月7日12时起,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记者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目前我市绷紧思想之弦,进入实战状态,抓好强降雨防范,抓好救灾准备工作,确保我市安全平稳度汛。
据前期我市气象部门预测,汛期我市降水量与常年基本持平,但分布不均,暴雨日和高温日较多,可能出现较大的内涝、夏伏旱或旱涝急转。“我市将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落实度汛措施,协同配合,有力应对,最大限度降低旱涝灾害损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
我市加强抢险物资储备,全市实物储备编织袋29.5万条、铁丝11.5吨、各类抢险救灾船20艘、排涝设备134台套、发电机组47台。同时,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社会代储了大量砂石料、木桩、编织袋等抢险物资。
我市积极完善用兵机制,充实抢险力量,已做好军分区、武警、消防等骨干防汛抢险救援力量对接,及时通报防守重点和汛情信息。引导4家水利建设企业组建防汛抢险队伍,组织蓝天救援队等8支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登记造册群众巡堤查险队伍1849人。
汛期我市强化值班值守,实行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特殊天气期间,实行防汛重点部门值班联合、工作联动、信息联通“三联”机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理。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体系,及时做好查灾、核灾和救灾工作。
近期,我市还组织开展了城区易涝点排查整治工作,共排查城区易涝点226处。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和工作台账,并加强调度。据了解,针对之前主城区排涝能力不足等问题,我市陆续投资7亿元,完成对魏武大道等城区19条主干道及部分次干道的雨污分流改造,共建设排水管网72.2公里,有效提升了城区排水系统的排涝能力。
据悉,汛前我市各地已开展水利工程养护,对各水闸、泵站、备用电源等进行试车,对机器设备进行检查、清洗,确保机器设备汛期运行良好。市防汛办在县区自查的基础上,对在建水利工程、重要涵闸泵站、险工险段、中小河流及重要区域部位进行了抽查检查,排查整治重点度汛隐患22项。另外,市城管部门完成主城区检查井维修808处、雨水篦子维修883处,并对7座雨水排涝泵站开展常规养护作业和汛前专项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