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7月8日,笔者在涡阳县公吉寺镇发现,各村环境美起来,产业兴起来,村民口袋鼓起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该镇把环境保护和养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两手抓两手硬,村民口袋逐渐丰盈起来。
近几年来,公吉寺镇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惠及千家万户,道路硬化实现“村村通”。交通便利为各村发展养殖业注入了活力,养鸡、养猪、养羊遍布各村,养殖产业发展红红火火。
“我村养殖场有8个,养殖效益好,收入高,抓好环保很重要。”该镇大赵村负责人说,其中一家名为“兴隆养殖场”,由于实行科技养殖,注重环保建设,去年以来养殖收入达300多万元,成为全镇乃至全县养殖业的佼佼者。笔者发现,大赵村兴隆养猪场里,环保建设完善,抽粪车、集污池、晒粪棚等设施齐全,雨污分流管网已实现防漏水、防雨水和防溢出,粪便不直排大田。
“养猪场里环境好,没有异味,我每天扫粪,给猪加水加饲料,干活不累,打工收入有保障。”工人牛秀丽说,她家原来是村里的贫困户,自从在养猪场里干活后,每月工资2000元,还不误种好自家的10多亩西瓜。去年,全家脱了贫。
“全镇目前有100多家养殖场,有的村达30多家,已经形成规模较大的养殖产业,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强大保障。”该镇副镇长谢咏说,既要发展产业,更要抓好环保工作。为此,该镇坚持问题导向,对全镇各养殖场广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严格控制流域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依法打击畜禽养殖污染违法行为,将责任压实到镇、村。
“对全镇养殖业落实环保管控,积极推广规模化养殖、生态养殖等新技术,全面启动生态养殖和固废资源化利用,推动农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模式。”该镇环保工作站长何勇说,只有抓好环保工作,才能更好服务和促进养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今年以来,全镇开展养殖场环境整治执法行动15次,依法规范整治养殖场176家,同时对全镇“小散乱污”企业进行清理,对全镇范围内的河流拦河网、漂浮物进行清除,堵住排污口,实现水清岸绿。
“镇环保站经常来我的养殖场检查指导工作,及时改正不符合环保工作的养殖行为,安装完善环保设备,让我的养殖场发展壮大。”该镇马老家村养殖大户马志良说,他每年养猪500余头,年收入10多万元。据该镇有关单位统计,全镇各类养殖业达170多家,年出栏量达150万头(只),经济效益达1700余万元,人均增收约300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该镇不仅持续抓好养殖业的环保建设,还将高标准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环境好一切好,村庄环境美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把村美民富产业兴,打造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底色。”该镇宣传委员罗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