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任何一个词,都没监考深刻,也没付诸如此奢侈的时间冥想。从音序到音节,从笔画到笔顺,从偏旁到部首……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我在考场。终于有一天,我豁然开朗,顿悟到,监考就是置身三间教室的时间荒野里,四下没有方向,但你必须蹑手蹑脚前行。
有些疯癫。医书上说,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这四个字,也是监考的纲领。
咫尺千里,可比兴情感,也可物化考场。“阒寂今如此,望望沾人衣。”监考老师之间是神交,眼波生烟,心领神会,“望望隔层岑”。监考老师与考生之间是意交,眼波流转,浮想联翩,“望望使步缓”。考生之间是绝交,眼波空寂,目不识丁,“望望不相近”。
考场上,所有的交流,都在望上。“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顾城的《远和近》,我背过无数遍。我把其他监考老师和考生当作云,把或明亮或阴郁的神态当作云,把桌面和墙壁的涂鸦当作云,左看看,又看看……
关于望,《说文》释义为:出亡在外,望其还也。在考场上,我一次次出亡、望还。
闻,从耳,门声。就是说,考生入场,监考老师就要耳听八方,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草木皆兵。医学上,闻诊指听声音和嗅气味。考场上异曲同工,讲究察言观色。脸色太深或太浅,都要关注有加;神情太紧张或太放松,都要重点护理……此外,还要时时闻诊自己。
比如,你的脚步声、心跳声、香水味或汗渍味等,在考生眼神里漾起波澜,赶紧一边待着面壁。孟子说,闻过则喜,闻善则拜。喜未必有,但凡影响考生心情者,则坚决拜拜。
问,门口也,门神兼保姆。入场前,提示各种禁带物品,询问各种证件。考前,提醒各种注意事项,检查各种填写。考后,提示各种携带和禁带物品,提醒下场考试时间。这中间浩瀚的时光,则是各种心灵的拷问。为没来的考生编故事,为奋笔疾书的考生保佑,为睡觉的考生解梦,为扳手指算答案的考生祈祷,为自己的余生穿越一次,顺便写写墓志铭……
把口关在门里,天地之道也。庄子言,不言之言。对于监考老师,问是不问之问。
如果临摹出老师的视线,一场监考就是一幅跌宕起伏的心电图。如果把这些视线看作悬丝,这幅图就是场悬脉会诊。考场上,监考老师不能用手把脉,但可用视线。站、倚、靠、走等,能确诊监考者的内心沉浮;挠头、揪发、揉眼、抹汗、咬笔、拈须等,能映射考生心跳的平仄。切诊,既摸脉象。监考老师脉脉的眼神里,既希望时间快点,又希望时间慢点。
监考者,煎烤也,既谐音,也通假。对于考生,历经一次中、高考的煎熬,就已修得真身。但对老师,像八卦炉,年复一年,兀自燃着六丁神火,点亮一茬茬学子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