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区十八里镇脱贫户李召夫:养殖务工两不误 脱贫路上甩开步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脱贫不能光等、靠、要,自己也要动起来,得靠自己的双手去脱贫。”昨日,在谯城区十八里镇徐寨村,贫困户李召夫一边驱赶养群一边说,想彻底摘掉穷帽子,要依靠政府的帮扶举措,更要依靠自己的双手。

今年68岁的李召夫曾是徐寨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无儿无女,2017年脱贫。

昔日的李召夫曾经自暴自弃,对生活没有信心。他的窘境被村干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村书记仵涛多次到李召夫家进行走访,和他谈心,告诉他人要靠劳动吃饭,靠自己生活。2014年李召夫被纳入徐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解决他的困难,村里帮助他申请了特困供养政策。

针对李召夫懂养殖技术的特长,2016年10月村里为他落实了养殖措施,购买了4只本地山羊让他养殖创收。由于懂技术会养殖,再加上勤劳肯干,2017年李召夫的4只羊繁育成12只,到2018年底扩大到了20只。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问题又来了,此时帮扶干部又帮助他办理了“户贷企用”小额信贷,解决了扩大养殖规模的资金问题。2019年春季李召夫卖了4只羊,收入4000多元,目前剩余16只羊养殖状况良好,其中一只母羊即将生产。

扶贫政策千万条,自力更生头一条,即便有了山羊养殖增收,李召夫依然没有满足现状。2017年5月徐寨村召集贫困户开会,为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提供“六员一岗”就业岗位,李召夫主动报名参加保洁员岗位应聘,经过考察后,成了村里的保洁员。从那时起,每天早晨,李召夫仔细地把村里内外环境卫生清理一遍,接着,羊鞭一挥,就赶着羊到河边去放羊了,这已是他幸福生活的常态。

“扶贫政策帮了我这么多年,养殖和保洁工作两不误,现在脱贫致富更有底气了。”如今的李召夫对生活充满了信心,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成了左邻右舍致富的榜样。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