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汛”而动!亳州市筑牢汛期水环境“安全网”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进入7月以来,安徽各地普降暴雨,为确保汛期环境安全,做好防污治污各项工作,避免各类水污染事件发生,亳州市生态环境局及早部署,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从常规工作状态转入应急状态,最大限度避免汛期水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确保汛期水环境安全。

 

   根据气象预报,近日雨区仍将在亳州市范围摆动,强降雨可能频发,水环境安全形势严峻。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关于加强汛期环境安全工作的通知》,强化责任落实,全力应对汛情。文件要求各县区生态环境分局要高度重视、分工协作,突出隐患排查治理,与应急、水利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组织有效应对,切实保障汛期环境安全。

连日来,市、区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组织开展汛期水环境安全排查整治,对城区水体和涉水排污单位全面进行强化巡查帮扶,对排查及取样监测发现的超标排污等问题依法严处,同时帮助企业做好雨污分流改造、生产废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外排水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等工作。

    7月18日,市、区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对谯城经开区东风沟和羊建沟两岸的排水口、涉水排污单位进行了排查。截至目前,已排查点位56个,其中雨水口32个(正在排放的3个)、企业24家。现场采取水样6个(雨水口3个,正在排水的企业污水总排口3个)。

    市环境监测站于7月中旬全面启动辖区内汛期西淝河、茨淮新河、和城南水库等地表水质加密监测,成立应急监测队伍并安排专车予以保障,监测频次由汛前每月一次加密至每周监测一次,特殊天气或应急状态下做到水质监测再加密。同时,安排专人密切关注涡河、小洪河、西淝河等水质变化,确保水质自动监测设备稳定运行,异常情况第一时间上报。7月中旬以来,市环境监测站已出动监测人员20余人次,采集水样35个,出具监测数据126个。

作者:孙凌  汝平 编辑:海涛 审校:奚婷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