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奔小康 日子越过越红火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卢道明正在干农活

亳州新闻网讯 “政府的帮助让我有了今天的好生活,现在我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既方便别人,也能有些收入。”7月20日,正在为村民维修电瓶车的贫困户卢道明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卢道明家住蒙城县许疃镇王老村,靠种地为生,家庭条件一般。2000年底,他被检查出患肠癌,为了治病借了不少钱。2015年,厄运再次降临这个不幸的家庭,卢道明的老伴朱翠娥被检查出子宫癌,当时家里的外债还没有还清,高额的化疗、手术等费用使得这个家庭不堪重负,读中职的两个孙子也面临失学。

村两委通过走访,了解到卢道明家的实际困难,在2014年将卢道明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为卢道明一家代缴了新农合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他两个读中职的孙子申请了“雨露计划”,给他儿媳安排了公益岗,还为他家办理了林业扶贫政策。更让卢道明想不到的是,老伴治疗癌症的巨额治疗费,他只支付了三千多元。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及时拯救了这个不堪重负的家庭。

得益于扶贫特色种植奖补政策,卢道明种植了4亩花生和1亩桂花树,花生每亩给予奖补500元,桂花树每亩奖补1000元。身体日渐恢复的卢道明又承包了25亩田地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一年下来又能增收27000元左右。儿媳胡彩珍担任村里的公厕管理员,一年有6000块的收入;儿子卢浩强被村里介绍到县城务工,每个月2500元工资,年收入30000元左右。

农闲时节,卢道明自学了维修电瓶车,因为技术精、收费低,村民找他维修电瓶车的络绎不绝,又增添了一份收入。通过全家人的共同奋斗,卢道明在2017年实现了脱贫。

现在,靠着自身的苦干实干和政府的扶贫帮扶,卢家不仅还清了之前借的治疗费用,而且日子越过越红火,两个孙子也即将中职毕业。今年疫情期间,他主动要求到疫情防控点值班;午收期间,他又主动要求参加村里的秸秆禁烧看守工作。

“感谢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感谢脱贫攻坚的好政策,我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卢道明充满信心地说道。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