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的泥土味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最近一直在下雨,感觉这个月把一年的雨量都透支了。以前在南方生活的时候,梅雨季也最多是哗啦啦的,偶尔也会淅沥沥。今年倒好,一个北方城市也是瓢泼的样,像是天空漏了一个大洞。

来不及感慨,妻催促我:“赶紧上楼看看,才种的辣椒。”我慌忙跑到顶楼,在西南角摆放着七八个泡沫箱子,里面是从家乡带来的泥土,种着绿的、红的、黄的各色植株。哗啦啦,暴雨来得太快,很快就打湿了那些刚长出来的幼苗,泥土的味道扑鼻而来。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农村长大的孩子,就像那些苗子,是泥土把我养大。我常常羡慕小儿,现在衣食无忧,玩具多得可以堆成山。每次看到他面对泥土时候表现得兴奋,以及恨不得融入其中的冲动,我从来没有制止过他。因为,我明白这是一种难以割舍的人类本性。

在我小的时候没什么东西可玩,就地取材玩泥巴是最有意思的事。不像现在,到处都被水泥封得严严实实。那时候只要走出门外就可以取泥,找一块湿软的地方,捏啊,揉啊,搓啊,一会便有了“坦克”“飞机”“大炮”“手枪”。我们还喜欢把泥做成一个个小碗,砰的一声摔在地上,泥土便四散开来,谁摔得响谁就是老大。

时光闲暇的时候,我总喜欢带着儿子去郊外挖泥。现在的泥土不再那么纯粹,工业废品、生活垃圾还有农药化肥已经把它污染得面目全非。记得我小时候,我们小学前面有个土坡,光溜溜的,那便是我们的滑滑梯。土坡的泥土没有石头,有些小石子也被泥土裹得柔软如棉。所以,我们尽情翻腾,尽兴打闹。偶尔也会被擦伤碰伤,然后大点的小孩就会从旁边抓一捧细土在伤口上揉揉,不久就神奇地好了。

这些年因为工作的原因,走南走北,工作之余,我习惯遛遛弯,路虽然平实了,不再担心会被石子和泥疙瘩硌到,却总是觉不出幸福来,没有那种亲近的安全感。后来,我安定在离家乡数百公里外的地方工作。有一年八月十五回家,祖父就给我盛了一坛子家乡的泥土。我知道这不是泥土,是乡愁和希望。起初,我只是把这些泥土安放在一个角落,后来妻子才说:“泥土种上东西才有生命啊。”我幡然醒悟,于是便有了今天楼上这些盛着泥土的箱子。

“傻蹲着还不回家。”妻子撑着雨伞上来喊我,呵呵,原来这和着雨水的泥土早已让我魂不守舍,忘记了这酣畅淋漓的暴雨。我从围栏探出头望向街道,那些雨水并没有流进泥土里,只是顺着下水道去了不该去的远方。我们费尽心思搭建的钢铁水泥森林,却开不出美艳的花来,为何?因为,泥土啊被禁锢了,我们的灵魂离它远了!听着雨水拍打在水泥地上,似乎在敲打着一曲悲歌。我们最终都会与泥土肌肤之亲,或早或晚。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