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故事 :《水情雨情记录本》,他坚持记了16年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水情雨情记录本》,他坚持记了16年

——安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直击⑲

“各位组长,今日水情信息通报(7月13日8时):中斗闸13.54米、郎溪13.45米、百车口13.55米、马山埠闸13.38米、新河庄13.04米、长江芜湖12.51米……”

一大早,趁着防汛休整的间隙,安徽省郎溪县新发镇庄沿村党总支书记夏士龙和往常一样,认真填写完《水情雨情记录本》后,马上将数据发布到了所在村小组长微信群里,提醒各村民组长密切关注水情雨情。

这本“不起眼”的《水情雨情记录本》,是用一张张A4纸手工书写夹在一起,每页纸上的记录都密密麻麻,不仅日期、地点、数字都记得清清楚楚,每一组数字的上下方还均用红色笔标出地段水位上升、下降的距离。

这样记录水情的习惯,夏士龙已坚持了16年。

夏士龙在记录水情。王敏 摄。

翻看2020年《水情雨情记录本》,记者发现,夏士龙的水情记录起始时间为2020年5月6日。而事实上,按常规来说,郎溪县每年汛期从6月1日开始至8月30日结束。

为什么要提前开始记录水情?面对记者的疑惑,夏士龙讲了这样一则例子:2005年5月降雨量较大,因庄沿村地理位置低,导致村庄积水严重。因此,他决心打破“常规”,提前开始记录,较晚结束记录,以便更准确地掌握水情。他一边说,一边从办公柜里拿出一摞类似《水情雨情记录本》的物品。“这是我从2004年起记录的水情雨情,每本记录时间都是从5月初开始到8月结束。”夏士龙说。

庄沿村位于南漪湖边,地理位置低,圩区面积大,一旦出现连续降雨,村庄随时可能遭受严重积水。夏士龙是土生土长的圩区人,今年54岁的他曾经历过几次较大的洪水,洪水在脑海中的印象始终挥之不去,于是,他想尽方法来摸清水情,以便村里及时应对。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汛情规律,他多次请教有防汛经验的老人,还专门到当地的图书室查询相关资料,日积月累了解了越来越多的“门道”。也是从那时起,夏士龙觉得水情雨情记录必须尽可能详尽,于是,一进入到汛期他就“捡起”了这个习惯。通览他的记录本可以看到,每天记录频率不低于12次。

在夏士龙的《水情雨情记录本》上,记录的水位并不局限于庄沿村所在的第二联合圩,还有郎溪县的百车口、南姥嘴,宣州的马山埠,以及芜湖、马鞍山、高淳等地水位测量点。

为什么还要记录其他区域?夏士龙耐心地解释道,从郎川河到庄沿村水流方向是“一江春水向西流”,再往下走是第二联合圩的末端,与宣州狸桥、高淳漕塘相接,虽然狸桥、漕塘、芜湖、马鞍山都在下游,正常情况下水的流向没有问题,可一旦出现大面积降水,因庄沿村海拔低,河里的水就会出现“反灌”的现象,也会让村民受灾。

夏士龙说,这样更广泛的数据记录,是为了帮助了解水系的整体情况,这个习惯让他对本地水文和地势气候等了然于胸,每天根据水情变化,安排适合庄沿村汛区域的工作计划,转移出危险地段的群众。

“多亏了夏书记的指导,我们才及时排除了险情。”庄沿村白家堡组队长陈双龙告诉记者,7月9日庄沿村湾圩拐处一堤脚有大量积水,他立即通知夏士龙。夏士龙接到报告后,立即向镇防指汇报情况,与镇防汛指挥所成员商讨,立刻制定出抢险方案,即通过砂石袋堵口的方式,将泥土装入编织袋内,围绕渗透点进行封堵,最终排除了险情。

“我还会把这个习惯继续保持下去,希望能够对每年的防汛工作有所参考和帮助,让乡亲们安度汛期。”夏士龙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范奔奔)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