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是李白同时期人,据说是同年生,不可考,二人似无往来。李白以狂闻名,自称“谪仙”,后世称“诗仙”;王维以诗画称绝,有苏轼语为证,“观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年后参禅悟理,诗中多禅意,后人称其“诗佛”,颇为贴切。
最早读王维的诗是《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大约是在初中时期,当时很迷惑,红豆是个什么东东,为什么它最能表达相思之意。后来才明白,它就像现在的玫瑰花,是一种爱的信物。
王维的诗现存四百多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有二十多首,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渭城曲》《山居秋暝》《竹里馆》《鸟鸣涧》《鹿柴》《送别》等等。这些诗或抒情或写意,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情感,深得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喜爱。
我比较喜欢王维三首不同时期的诗,一是《少年行其一》,“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此诗写一群志趣相投、意气风发、风度翩翩的年轻人,相聚在一起,把酒临风、畅谈国事、酣叙友谊的场景。让人想起自己年轻时的状态,如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所描述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概。青春,多么美好的岁月!
王维人到中年,诗风一转,开始参禅念佛,经由安史之乱,似乎人生到了低谷,有《终南别业》诗为证,“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首诗我认为应是写于不惑与知天命之间,王维曾在蓝田辋川终南山修建别墅一座,在青山绿水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大自然陶冶了性情,其间的大量诗作有陶渊明遗风,仿佛一幅幅山水画展现在人们眼前,每每拜读,恨不得能穿越到唐朝,追随左右。中年的王维己看淡了仕途,“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与东坡先生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出世之心却仍在入世之中,只是由仕途沉浮转入与林叟谈笑。在空山、新雨、晚秋、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春芳中放飞自我。
王维年老时的心态,在其诗作《酬张少府》中尽显,“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此诗既是劝解张少府,同时又借诗言志,状似看破红尘。说自己到了晚年只是喜欢安静地待着,静以修身,什么事都不关心了,想关心也关心不了,因为回头看看自己,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好在山林里老老实实地待着,松间的风轻轻吹拂,把腰间的系带吹开也没什么关系,山月相伴,琴声相随,哪里还去想世间的破事,张少府你若问我如何应对世事,我只好答非所问,说好听的渔歌已经飘远了!
古诗多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王维三首诗从少年至中岁再到晚年,心态与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反复吟咏,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