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善扶贫”倡导孝老爱亲新风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传统文化力量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张品伟带妻子散心

亳州新闻网讯 “一日夫妻百日恩!她有病了,作为丈夫,照顾好她是我的责任。她能清醒过来,我很欢喜。”7月29日,谈起多年照顾植物人妻子的事情,涡阳县曹市镇柴村脱贫户张品伟朴实地说,这些年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女儿也当上了扶贫组长,他本人则在镇上快递公司当了司机,家庭月收入超过3000元,加上土地收入,一家人生活算是有了稳定保障。

张品伟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原因正是因为妻子王桂花2013年因脑出血后遗症成为植物人。这让曾经自以为坚强的汉子张品伟难为地不知哭了多少场,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希望,他相信妻子终有一天会清醒过来。为了更好地帮助妻子康复,同时节省开支,张品伟开始学护理、学打针、学按摩、学推拿,每天按时帮助妻子做康复动作,和她说说家中的变化。

奇迹出现在2018年的一天,经过多年的细心照顾,王桂花开始逐渐恢复意识。如今王桂花已经恢复了五岁孩童的智商,可以有基本的对话。王桂花特别爱笑,人场中,经常是拉着丈夫的手,突然就冒出“我就对不起他,他对我好”的话语,说完就看着丈夫哈哈大笑,一旁的张品伟每次都留下幸福的泪水……“是党的好政策帮俺熬过最难的日子,如今老婆也醒过来了,收入稳定,吃不愁穿不愁,俺再多干点,日子肯定一天更比一天好。”谈起近年来的经历,张品伟感慨地说。

“我们村每月都集中给贫困户进行感恩教育,引导贫困户感恩党的扶贫政策,以及感念父母之恩、夫妻之恩、亲朋之恩。”县司法局选派帮扶干部高志介绍说,该村通过扶贫扶志、扶孝、扶善,引导村民争做新时代好公民。受益于此,该村7户老人得以“回家”享受天伦之乐,该村222户1065名贫困人口于去年底全部脱贫。

“扶贫扶志,为了给贫困群众精神上补钙、意志上充电,我们在精准扶贫对象中开展‘孝善扶贫’工作,以孝善为精神纽带,将政府、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凝结起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传统文化力量,推进精准扶贫纵深发展。”涡阳县委政法委副书记邓书先介绍,该县2018年组织公检法司联合印发《关于敦促赡养人将被赡养人接入安全住房并妥善安置的通告》,部分镇村还开展了“好儿媳好婆婆好夫妻”评选,“通过法治保障、典型引路等多种形式引导群众孝老爱亲、勤劳致富,传递真善美,共奔小康路。”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