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宝贵的青春奉献给祖国,有的守卫在祖国边防线上,有的战斗在应急作战一线,他们的身影永远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出现。退役后,他们虽已脱下军装,但依然永葆本色,随时响应党的号召,招之即来、来之能战,始终以一名优秀士兵的姿态战斗在一线,他们的名字叫退役军人。今天,记者走近亳州高新区3名退役军人——他们在工作中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盖万林: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我就应该冲锋在前
在留观点值守的盖万林
盖万林于1994年至1997年在云南省军区边防第八团服役,1998年参加工作,现任亳州高新区第一社区管理中心社会事业办主任兼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在军队的生活磨砺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优良作风,这也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盖万林表示。
自从担任第一社区管理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以来,盖万林紧紧围绕“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目标,本着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做好服务的初心,在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设立“退役军人服务岗”窗口,做好退役军人来信来访、接待办理,权益咨询、政策解答以及军属和重点优抚对象的服务工作,真正做到了反映问题有人管,问题落实有人办。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盖万林临危受命担任第一社区管理中心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辖区内疫情信息摸排报送、问题处置和防疫物资调配发放等工作。他每天都要到各个社区和小区卡点督促一线防控工作,并带领同事加大白天夜间巡查力度,确保值班干部在岗在位,守好小区进出关卡,最大限度阻断疫情传播。为此,盖万林经常忙碌到深夜,同事劝他休息一会,他总会说:“疫情防控工作事关重大,我必须保证每件事都不能出岔子。”
第一社区管理中心辖区属于高新区的核心地带,常住人口8万多人,人员流动性大,结构复杂,工作难度更大,同时疫情期间从湖北返亳约80人,密切接触者约300人,辖区内共有3例确诊患者。为确保疫情不扩散,盖万林分别来到3例确诊患者所在的3栋楼,并第一时间对楼栋进行封闭,隔离83户居民,共计272人。在这期间,他协调城管、公安、物业保安和医护人员一起做好隔离点的保障工作,每天为居民两次测体温,协助居民做咽拭子检测。为保证封闭区内居民的生活用品需求,盖万林安排社区干部代买生活用品,保证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疫情期间,盖万林在负责第一社区管理中心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木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留观点。3月13日晚上8点半,在大雾天气下,盖万林驾车带领医护人员前往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接从国外返亳的李某某。在办好交接手续后已经是凌晨1点了,他又马不停蹄地驾车返回,到达亳州后已经天亮了,盖万林又立即投入到第二天紧张的工作中。从1月24日到3月底,盖万林曾连续工作60多天,持续高强度的工作让家人分外担心他的身体,但他总说:“我没事,我能行!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只要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应该冲锋在前。”
随冰伟:退役不褪色,疫情面前彰显军人本色
在社区卡点值守的随冰伟(左二)
2008年到2013年期间,随冰伟在北京武警总队一支队服役,他和战友曾经负责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国家信访局、中央电视台等重点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从军五载,他带着一腔热情,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凭借着出众的文笔承担了新闻写作工作,成为一名“新闻兵”。
2013年11月,退伍回家后的随冰伟选择自主创业。“退役,只是战场的转移,真正的士兵,即使脱下军装,依然会保持军人的信念和勇敢。”随冰伟告诉记者,“在军队历练这几年,我养成了每天准时看新闻联播的习惯。”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2014年他成立了亳州市红狐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逐步做大做强,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员工300余人的企业。随冰伟用军人的担当与精神,带领员工团结协作砥砺前行。
个人创业取得一定成功后,随冰伟不忘回馈社会。新冠疫情发生后,在得知一线奋战的工作人员缺乏防疫物资,一个口罩都用好几天时,随冰伟立即发动各方资源,采购了4000多个口罩及时分发给社区、派出所等单位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他还购买了几百桶酒精,及时送到一线卡点。
在看到一线卡点缺少人手时,随冰伟主动放下自己的生意,第一时间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中,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冒着寒风值守在小区卡点。他说,“我曾经是一名军人,受过党和军队的培养。在大疫面前,党和人民正需要我们,危急关头抗疫阻击战,怎能少了我们退役军人的身影!”每天一大早,他都准时赶到卡点替换下社区工作人员参与值守工作,他还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做排查,发放宣传手册,每天战斗在消毒杀毒、交通管制、体温检测等一线工作中,充分展现了退役军人“召必回、回必战、战必胜”的铁骨钢魂。
部队的经历教会了随冰伟不畏困难、永不放弃,他将这种精神应用到干事创业中更是大获成功。“5年的从军经历对我一生的影响是深远的,重塑了我的价值观、人生观,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用实际行动诠释退伍不褪色的军人品质,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蔡伟:以实际行动践行退役军人的初心和使命
工作中的蔡伟
2002年到2018年期间,蔡伟服役于江苏徐州某炮兵应急作战部队。蔡伟说:“在部队16年,军人精神早已融进自己的身体里。”2018年12月,随着转业命令一声令下,蔡伟告别军营、脱下军装,踏上了新的征程。他从部队的一名“老兵”,成为高新区第六社区管理中心的一名“新兵”。
部队的经历培养了他忠诚使命、强于执行、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也为他能较快融入新的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的蔡伟负责第六社区管理中心的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我的目标就是做管理区内退役军人们的‘全能服务员’,因为我比其他人更能对退役军人们感同身受,沟通也更加顺畅。”蔡伟告诉记者,到任一年多来,他已经成功帮扶近10名退役军人解决了一系列生活问题。同时,蔡伟还创新军服站工作内容,举办了诸如拥军文艺晚会、座谈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退役军人参与社区建设,更大程度发挥他们的价值,用实际行动证明“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不只是一句口号。
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已经放假回家准备陪伴妻儿的蔡伟,大年初二挥泪告别刚刚满月的孩子,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这一去就是4个多月。
当时正是疫情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候,蔡伟与同事们来到社区卡点,日夜值守,对所有出入车辆进行登记、宣传防控知识,协助医护人员对过往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在卡点上,蔡伟总是来得最早,守得最晚。询问、登记、沟通……卡点值守的工作单调而又辛苦,蔡伟和同事日夜坚守在卡点,始终用耐心、恒心、热心为过往群众做好服务工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疫情当前,我们退役军人应当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是我们作为退役军人的责任和义务。”蔡伟如是说。
蔡伟在卡点值守的工作一直持续到3月底,才抽出时间回到老家看看妻儿,哪知道已经4个多月的孩子认生根本不让他抱,孩子的举动让七尺男儿瞬间落泪,心中也对妻儿充满了亏欠。虽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蔡伟却时刻铭记着一位退役军人“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退役不褪色,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退役军人的初心与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