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紧粮食安全弦 全力守好“粮袋子”

亳州市多举措抓好粮食生产工作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我市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守好“粮袋子”,切实保障全市粮食安全。

近年来,我市粮食种植面积和小麦产量均保持稳定。2019年秋种,我市种植小麦655.1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在秋种期间,我市大力实施优质专用小麦提升工程,全市发展优质专用小麦面积482万亩,占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的69%。

今年,在小麦赤霉病呈大发生趋势的不利情况下,全市上下加大投入,共统筹防控资金11292万元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落实小麦赤霉病适时预防1429.4万亩次,全市未见小麦赤霉病发生。2020年,全市夏粮平均单产482.4公斤/亩、总产31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7%、0.6%。

今年夏种期间,我市重点扩大高产高效粮食作物玉米种植面积,确保秋粮面积与上年相比不减少,全市夏种面积733.2万亩,其中夏玉米种植面积493.3万亩、夏大豆种植面积174.1万亩。

近年来,全市粮食系统各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政策性小麦收购量居全省前列。近期,为应对新冠疫情,我市各县区增加成品粮油储备,达到常住人口供应标准。

在粮食应急能力建设方面,我市不断完善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建设,网点覆盖全市城镇;出台粮食应急预案,以应对在非常时刻可以保障粮食市场供应;进行粮食应急演练,我市及各县区粮食部门都针对预案进行培训和演练,提升了应急保供能力。

我市还加强对粮食安全责任制的考核,建立了科学完整的考核机制,每年都由省政府对市级、市级对县区级进行年度考核,明确粮食安全有关单位的责任,齐抓共管,共同维护区域粮食安全。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