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集不“发”余和赵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谯城区谯东镇东边有个余集,从前是个大集镇。老辈人说,这里以前是一条大道,是亳州到徐州石磙山拉石磙的通道,路上行人日夜不绝,靠路近的人家,大车小车拉石磙“吱吱扭扭”的声音,吵得人夜里都睡不着。

睡不着就起来做生意,卖茶、卖饭、卖旱烟,慢慢地,几户姓余的兴起了一个“集市”,居住了几百人,因为是姓余的兴起的集市,因为集上姓余的户大人多,所以就叫余集。

不知是哪一代,集上落户了一户姓赵的生意人,三个儿子,做点小生意。过了几十年,余集上姓余的人丁越来越不旺,不是单传就是老生女娃,渐渐地,人口越来越少,后来,只有一户姓余的了;姓赵的也一样,开始三个儿子繁衍了几十口人,渐渐地,也只有一户人家了。

老人传说,这是犯了“口讳”,余,谐音为“鱼”,赵,谐音为“罩”,有“罩”逮鱼,余集的“鱼”就越来越少,人丁哪里会旺?“鱼”过千个网,所以不会绝,“鱼罩”逮鱼,时候长了,“罩”也破了,“鱼少罩闲”,所以,姓赵的也不会发达。讲故事呗,不能当真听呀。(整理:张超凡     讲述:崔先锋)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